标签:
文化历史杂谈 |
看官,你我皆是小民,遇到不想赴的约、不想见的人,肿么办?大约你我的托词是一样一样的:“我有事。”真是一“事”解千愁!其实呀,有事只是敷衍,您与我一样,真没什么事儿;我们的“事”,就是讨厌这次约会、不想见那个人。
小民有小民的麻烦,对于大人物来说,他的麻烦来了,会很大,不是一句“我有事”就能推挡过去的。大人物想做什么事,或不想做什么事,必须有一个较为正大、说得过去的理由——须知,不管那是什么,都是可能被记入史书的!后世读者可不会满意一个莫须有的“我有事”。据我查考史书,经过不精确和不完整的统计,知道了古代大人物最经常使用的一个借口:我病了!
您看,皇帝懒于上朝,推称:“朕病了。”臣子跟皇帝闹了意见,想撂挑子,就说:“臣病了。”反正不想干事时,马上生病,一旦想通了,病马上就好。病这个东西,真是全心全意为“大人”们服务啊!
据我所知,历史上最会装病的,莫过于司马懿了。
司马懿至少装过两次病。
第一次是为了糊弄曹操。曹操主持朝政后,不拘一格降人才,请时在林下的司马懿出来做官。当时流行的是名士风度,明明想出来捞个官儿做,却要装出一副热爱自然,喜欢逛树林、泡温泉的姿态,自拟清高,说出来做事太俗。这个派头越装得像,声价愈高,自然朝廷请他出山的价码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但司马懿不出仕做官的缘由,据《晋书》讲,是“不欲屈节曹氏”。这是否是他真实的心思?咱修史的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哪里去知道。反正当曹操的征辟之书到来时,年纪轻轻的司马懿推说自己得了“风痹”之症(因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不能起居”,自主生活尚且不能,怎么能出来做官呢?
不是说曹操是奸雄么,他怎会轻易为这个年轻人的小伎俩所蒙蔽?他要看司马家小子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便派人在夜里偷偷地窥视司马懿的寝室(“夜往密刺之”)。司马懿早料到有此一招,在床上躺好,门窗洞开,大声地哎哟,唱给密探听。
司马懿这一装病,暂时骗过曹操,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他只要不想出山,就得一直把病装下去。以后几年,司马懿整天困在卧室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真是作茧自缚,好端端一只大鹏鸟变成了一只金丝雀。
其实曹操知道他是装病,只是他装得严丝合缝,一时奈他不得。曹操出任大汉丞相后,急于用人,就不容他继续躲家里装病了,再次派人征召司马懿入朝。曹操对使者放了狠话,假若司马懿仍是借故盘桓不出,你别跟他二话,直接把他抓起来就对了。这下司马懿没法再装了,况且床上久卧,生出一身褥疮,也着实受不了,只好收拾行李出山,为曹家服务,没料到最后竟成了曹氏王朝的掘墓人。
然而,当司马懿成为老曹家存亡的最大威胁,还要到曹操的重孙齐王芳在位时。那时,曹操已经死了,不仅曹操死了,就连他儿子、孙子相继即位,也都死了。而奇妙的是,司马懿仍然还活着!
此时当权的是曹家宗室大将军曹爽,他对在世家大族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司马懿非常不放心,害怕他篡位,时时防着他,抓住小辫儿还要害他。
司马懿遂以退为进,称病不出,这是他第二次装病。
早年生的那一场“重病”,显示他具有顽强的意志,我装我装我就装到底。据我观察,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类的人物,疯劲比他足,论定力却远不及他,智谋就更别说了。司马懿晚年生的这一场病,颇有名气,只要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次装病,尤其透出司马懿无比的精明。
话说曹爽听说老司马重病在身,卧床不起,又喜又忧,他深知“司马妙计安天下”的厉害,老狐狸虚虚实实,岂敢轻信!生怕司马懿把生病也做成一计,就派新任荆州刺史李胜借辞行前去探病,以察其真伪。
司马懿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人,他装病,不是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喊头疼,呼胸闷,而是精心设计了两个戏剧情节以供李胜赏鉴:先是吃粥时故意嘴角歪斜,让粥汁淋漓一胸;又故意把李胜的任所荆州听成并州。这两个包袱一抛,他不须呈上医生的诊断证明,一个半身麻痹、耳目失聪、命不久矣的形象,已钻进探子的脑海里。
李胜和曹爽都上当了,从而放松了对这只死老虎的注意,导致后来曹操生前曾经梦到的“三马共食一槽(曹)”,变成了事实。这些看官都知道,我便不多讲了。
从司马懿装病来看,此公善于藏纳,用计出神入化!难怪千年之后,有聪明之士突然惊呼,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百倍!对此本人不做裁判,反正这两位,一个装病,一个装神,都是大闹天空的主儿。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 hdshu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