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帝说史》之5《吸毒大院紫禁城(2)》

(2014-08-12 10:41:17)
标签:

文化

历史

时评

杂谈

吸毒大院紫禁城(2)


  上回说到,永乐皇帝从福建闽侯灵济宫(大王庙)请来神医,此人献上的仙方仙药,说白了就是炼丹炉里炼制的丹药,俗称金丹。这种所谓的“灵丹妙药”,药性燥烈,毒性非常强,皇帝吃了,将作何反应?朱棣的宠臣,也是方士的袁忠彻将他所目击的记录下来:

  “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我们先来说说,闽侯灵济宫供奉的那二徐真君是什么来头?他们都是五代时军阀徐温的儿子。徐温有个义子叫徐知诰,后更名李昪,建立了南唐。徐温一共6个儿子,活下来的仅知证、知愕二人。他们曾入闽平盗,死后据说魂灵便留在福建,护佑闽人,“祠之多灵应”。

  二徐在宋代被封为真人,成为道教俗神和福建民间供奉的神祇。像许多土产的鬼神一样,这两位也是活时不灵死了灵。


 《皇帝说史》之5《吸毒大院紫禁城(2)》 
  (闽侯青圃乡大王庙,庙前左侧还存有永乐预制碑)

  在今天福建福州闽侯县青圃乡,有一座始建于五代时期的道教宫观大王庙,所祀的正是二徐真人。该庙于永乐十五年重建,赐名灵济宫。传说大王庙里的神医曾神孙(曾辰孙)曾经揭榜进京,用二徐真人赐的灵药,治好过永乐皇帝的病,故此龙颜大悦,敕令重建宫观。

  记载还说,朱棣因得了个久治不愈之症,有人推荐了道士曾辰孙,曾道士到了北京,就在大内建起神坛,扶起箕来。

  我们将相关材料一排比,不难发现,那位“诡为仙方以进”的庙祝,就是福州大王庙的曾辰孙,引荐者是礼部郎中周讷。他的仙方从何而来呢?原来是扶箕,找二徐真人求来的。

  扶箕,又叫扶乩、扶鸾。《辞源》是这么解释的:“扶鸾,旧时迷信,假借神鬼名义,两人合作以箕插笔,在沙盘上划字,以卜吉凶,或与人唱和,藉以诈钱。因传说神仙来时均驾风乘鸾,故名。起于唐代,明、清盛行于士大夫间。”


  http://img3.laibafile.cn/p/m/187752056.jpg
  (这两位装神弄鬼扶箕呢!估计技艺已经很生疏了,就做个样儿。否则怎会在光天化日、行人熙来攘往之时请鬼?捣鬼先得制造点神秘气氛,懂不懂!)

  许多人知道笔仙,而对扶箕并不了了,它们其实颇有相同之处。扶箕是两人共抬一个簸箕,上面插一支笔,由主坛之人做法,邀请神仙下降。神仙来了做什么?主要是替主人卜吉凶,也有的只与主人唱和一番,即飘然而去,并不说祸福。

  神仙的话,通过簸箕的运动,写在沙盘上。我曾听心理学家解释笔仙的原理,似乎很简单,然而扶箕却较为复杂,鬼名堂非常多。近人许地山先生编著《扶箕迷信的研究》一书,收了大量
历史上的扶箕故事,我读过之后,仍觉有许多谜是不易解开的,许先生也没给出详细的解释。

  扶箕术盛行于士大夫中,那么多有学问的人都轻信上当,我存点疑,就算比较清醒了。然而我确信扶箕不过是骗人之术,它就像令人惊诧的魔术,虽然手法高明,令人称奇,但奇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我猜,福州大王庙之所以“祷祠辄应”,主要是庙祝曾老道善于扶箕,他自己不开方儿,只请鬼来开脉案,神神叨叨,云山雾罩,把鬼一捣,让人灵魂出窍,迷迷瞪瞪,搞不清自己的病是轻了还是重了。

  曾神医的箕坛上很快降下来两位神。请教高姓大名?答是二徐真人。神医恭敬地问:有疾如此,当服何药?两位神仙也不问他要出诊的钱,鸾笔就在沙上如飞地运行起来,很快开出药方。神医献入宫中,朱棣如法煎服,居然起了奇效,身子大感清爽;而他对仙方的信仰遂弥坚,甚至还梦到二徐真君亲自给他送药。

  神医老道立下大功,他趁机奏请,请求皇上为二徐真人在京建宫加额。朱棣马上答应了,就在皇城以西建了一座洪恩灵济宫,赐额灵济,并且在福建也建了一座。第二年更是分别加封知证、知谔兄弟为九天金阙和九天玉阙真君——真人成为真君,是在冥界加官了。

  曾老道的把戏是扶箕请神,神降的方子,不会是普通的药方,应该就是丹药。何以为证?话说北京洪恩灵济宫于永乐十五年春间建成,当年八月就有了“(福建)瓯宁人进金丹及方书”的记载。显然这位曾老道的同乡因见“神医”蒙了重赏,心中艳羡,又窥知皇帝之所好,才携了金丹和方书来京城报效的。

  神仙的大屋都建好了,各路神仙还不纷纷来下凡?

  然而,朱棣却斥责道:“此妖人也!”

  并且说:“秦皇、汉武,一生为方士所欺,妄求长生不死之药。这伙骗子又欲欺朕耶?朕用不着金丹,请他自己吃吧,他进的方书也烧毁了,不要让他再欺骗世人!”

  朱棣却金丹之献,说秦皇、汉武都受过方士的骗,我有前车之鉴,岂会再上当?似乎他的头脑还很清醒。但请注意他话中之话,只说“长生不死”不可信,却没说丹方疗病不可信。

  朱棣的确不佞佛,“佞佛求寿”的事他不会干,但是,他是佞道的,“佞道求寿”之事,不仅干了,还是大干特干。自朱棣起兵“靖难”,就开始大造舆论,说得到北极玄武大帝(即真武)的荫佑,即位后花了十年时间,斥巨资营建武当山宫观,以奉祀玄武大帝,又将武当山改名为太和山,称为“太岳”,位列五岳之上。

  明眼人一瞧便知,朱棣不问医而求仙,他一定病得不轻,甚至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有了令他焦虑的发展。

  朱棣服药后,病体暂有起色,但副作用随即产生了,情况非常严重,其表现正是袁忠彻所描述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也就是体内之气逆行,痰积于襟喉之间,而性情变得愈加暴烈,动辄发怒,怒时甚至于失声。秦始皇说过:“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谁敢进谏!

  这时,袁忠彻跺了剁脚,决心冒死做回敢谏的忠臣。他进谏之后下场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亦由本人微信公众号推送,可扫描二维码头像,或搜索 hdshuoshi 加我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