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女人都会变成大妈。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位大妈,她曾经是小媳妇儿、年轻的母亲,如今老公真的老了、儿女长大了,她成了大妈。每一个恋爱的青年都会认识一位大妈,如果他(她)足够幸运,不久将改口叫妈,大妈变成了妈。
忽然有一天,在一天的某个固定时段,一般在晚上6点到6点半之间,每一个中国城市的许多家庭的大门同时打开,里面走出一位大妈,她们来到离住所不远处的某个广场、沙滩、空地,甚或是通道、绿地、路边,这些地方瞬间挤满了大妈(偶尔也会有几位大爷或大叔)。她们虽说主要是“偶遇”,即自由的组合,但并非全无组织的乌合之众。她们的头儿最好认:负责高音喇叭的就是。当她摁下收录机的播放键,《最炫民族风》以最为嘹亮的音度响起,排列整齐的大妈们便忘情地舞蹈起来。
这副场景早已成为中国街头文化最为典型的标志,不管她们跳的是什么,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广场舞。而跳舞的,被称为大妈。
这些成千上万(可能是几千万)、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大小城市,在差不多的时段共同出没的中老年妇女们,开始重新定义大妈这个词。
大妈们在年龄上属于半老不老那一段,“风韵犹存”已跟她们扯不上边,喊她们老婆婆她们肯定还不乐意;我根据大量的新闻图片及街头观察,她们的年纪主体上在50到60之间,并各自向两头延伸几岁。这个年龄的女人,都已经退休,孩子不是已经成家就是到外地读书或就业,白天的长时段除了为“右手”做顿饭,几乎无事好做,就等着吃完晚饭后出来跳个舞。这2个小时对她们之重要,至少有三点:跳舞是她们一天生活的高潮,几乎是唯一期待要做的一件事;舞场是交友的平台,有了新的舞友她们的生活空间才不致日渐萎缩;锻炼身体,这是人生后半段最为关切的事。
这三点足够让她们在夜幕降临之际走出家门,集体狂欢。而一个俏皮话也由此形成,人们在形容一个女人即将步入她的老年时,会说:你马上要去跳广场舞了。换言之,今日中国的城市妇女,有许多是跳着广场舞步入老年的。
但当大妈们欢快起舞时,却展现出与我们单独面对的大妈全然不同的群体形象。
广场舞大妈的形象在无数新闻报道中得到呈现,这些新闻的关键词不外两个:肆意与肆意引发的冲突。本该慈爱宽和的大妈们竟然成为“街头暴力”的主要挑起者,并且在持续不断的冲突中表现出彪悍、亢奋、狂躁、蛮横的阴暗面相。这太诡异了!在这些事件中,大妈们所有与女人(母亲、岳母或其他婶婶、伯母)挂钩的特质似乎全脱钩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其实与城市健身空间不足这些表象原因比起来,当“大妈”们组成一个个群体时所发生的性格变异更值得思考。
我承认当那三个需求将如此多的女性引上街头时,尽管只有区区两到三个小时,已使迅速扩张、“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欠缺暴露无遗。而当必然的需求无法得到必然的满足时,就是考验人或群体如何反应的时候了。是自抑、放弃或妥协,还是不管不顾、愈战愈勇地维护自己的需要?我们看到的是,当矛和盾对面而立时,双方互不退让,放狗、淋粪、泼墨、水弹、浇汽油、开枪、车撞……与种种令人瞠目的暴力行为相比,吵架已是较为平和的方式了。而面对这些可怕的威胁,大妈们毫不畏惧,她们对强力的反抗如同强力弹簧一样,压力愈大,她愈坚强。
这些纷争多因大妈跳舞扰民而起,不同的人和社群利益起了冲突不要紧,这是一个谁都要讲理守法的社会,可是明明“理”在不堪噪声骚扰的社区居民一边,理亏却不能让大妈们有丝毫的退让,她们“义无反顾"地坚守她们的“舞台”,与一切好言相劝或暴力威迫做着顽强的斗争,甚至以暴制暴,横不讲理地去扩张她们的“领地”。于是不断有关于广场舞的新闻见诸媒体,让我们看到,即便是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从年纪、性别及阶层来说),大妈竟也是如此充满暴戾之气。
我们观察一个个由广场舞引发的纠纷,发现当大妈所主张并“持有”的一些利益遭到潜在威胁或损害时,很少有人接受理性的退让;大妈们总是仗着人多势众,理直气壮地说:“每天我们就在这里跳舞”,并以之作为占有某种权利的理由,即便这一“假设权利”直接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亦无愧色。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妈们与不胜其扰的居民的直接冲突,绝少看到基于理与法的平等协商和妥协退让,情理与法规完全为音响和争吵的噪声所掩盖。
难道除了对抗,社团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竟毫无协商或申诉的平和手段?除了颟盰地抵死护巢,我们可以不尊重一切规则?否则你将丧失所有你本可以得到的东西,哪怕只是穷快活的一小块地方?
大妈们都是从惨淡的人生中摸爬滚打的“过来人”,可能正因为深谙生存之道,她们才会“举国同步”地采取一致的对抗行动。她们人多,她们是女性,许多还是老年人,这已足以构成一种力量,与整个反对她们的世界作战了!她们深知,她们不如此,她们人生中这宝贵的每天2小时将无立锥之地。当资源紧张时,你不抢夺,就只能眼睁睁失去它,有人用权力,有人用暴力,而大妈们用弱势者的集体顽强。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连中老年妇女都变得不讲理、戾气十足的根本原因:民众还远远没有形成规则和法制意识,使得每个人都必须躲藏在“暴力外壳”之后,以获得并保卫自己的利益;善者意味着软弱,只会使自己失去更多。
这便是群发的“广场舞事件”向我们揭示的社会真相,残酷而无奈。
我想,如果只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问题,那么简单了,城市在发展,矛盾每天都会减少一点。然而广场舞之争本质上不是发展需求与发展不够的矛盾,它是不同人、不同社群,扩而言之,还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没有学会如何和平相处、对话的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惟有遵循公平合理的规则协调机制,才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否则矛盾将在毫不妥协中愈演愈烈,不断撕裂各社会群体之间的“衣缝”,从极端来说,将是社会的解体!
今天是广场舞,明天是什么?
今天是大妈,明天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