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我想写一点我们海外兄弟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片断,是何种力量能支撑大家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我能描述的只是很少很小的一点故事,以此算作对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的一些经历的记载吧。
像所有的地域一样,阿富汗也配有中国厨师,楼内有台球桌,乒乓球桌,健身器材,院内也搞了一个篮球架,作为大家锻炼的地方。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加上最近出差人员激增,宿舍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人,我们的兄弟就3人或4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俨然大学宿舍,但却丝毫感觉不到怨言。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在这个艰苦的环境,在这个仍然会有战争威胁的区域,组织氛围却十分融洽。这里不是机关,工作并非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回回邮件,有的兄弟一早就出去了,可能到下午两点的时候才能回来吃上中午饭。白天在局方,晚上才能回来处理网上的事情或者开会讨论,忙到深夜。阿富汗也有家属,都是80后的独生女,同样毕业于国内名校,放弃了国内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这里。为了爱情也罢,支持丈夫的事业也罢,你能瞧不起她们么
我曾经所在的一个国家的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半年前回国休假体检发现某种特殊的病毒感染,在国内养了两个月,花了几万块。由于常驻地在深圳,病是在家庭所在地南京治疗的,因此这些钱也没有报销。病情稍有好转,带着一堆药又返回了海外,等吃完那些药,也办妥调动回国的手续时,回国体检意外发现恢复得还不错,就这样,他仍然坚持留在了前方,现在仍然在海外奋斗着。你能说就是为了赚补助?
另外一个同事,以前在深圳也是一个部门的,先我一步去了欧洲,然后身体也是有病回国调养。由于项目需要,我过去顶了一段时间。后来,我选择去了别的区域,再后来听说他辞职回国创业的消息。短短一年,在华强北那边租了写字楼,买了住房,分店也开到了全国好多个城市,但现在仍然和华为的人来往密切,当然主要是选定了华为人作为目标客户群。甚至,经常在网络上还能看到他组织活动的消息。
更多的就是一些在海外的老员工了,有在欧洲片区工作十年的,从普通的工程师做到副总裁;有在巴基斯坦工作七年的,现在仍然坚守海外岗位乐此不疲(有人听到这个地方就会想起爆炸吧);大家更多都是默默无闻也并非大人物,是什么力量能让他们在外面坚持这么久?
这也是我想寻求的答案。
人生何处不相逢 阿富汗系列连载(四)
亲临阿富汗 图片连载(三)
带您走进真实的阿富汗 系列连载(二)
大选前夕亲历局势动荡的阿富汗 系列连载(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