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卖猪肉的硕士们反思中国的教育产出?
(2008-12-02 03:48:40)
标签:
卖猪肉硕士产出市场教育 |
分类: 社会百态 |
前几天媒体报道,广州某猪肉公司招30个卖肉岗位,来了1300多名应届硕士应聘,老板一下子见来了这么多硕士,很意外,经高层讨论后又“增加了一倍的职位”。记者问他卖猪肉用得着硕士吗?老板说:“当然有必要了,素质高啊!”据悉,公司称:条件合格者年收入最高10万元。来应聘猪肉佬的硕士中,有学IT的也有学金融的,有一个IT专业学生很有信心地说,他发表了好些专业论文,应该有竞争实力。对于硕士们几乎以43比1的比例竞争一个卖猪肉的职位,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授杨廷坊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说明学生们很“务实”,同校另一位职业规划教授则表示,这说明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
前几年大家还为北大本科生卖猪肉愤怒,现在硕士卖猪肉了,好像愤怒的人不多了。中国的就业形势到底严峻到什么程度,我想招聘场上神情疲惫恍惚的毕业生们心里最清楚。
就业进入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最新报道,广州一场大学生招聘会,有的学生排队站了三个小时只投出一份简历,有的学生站3个小时连面试者的机会都见不到。为什么,人太多了,来招聘的又太少了。这就是现实。在现实面前,什么远大理想都得让路。
笔者有几位朋友正在念博士,问起读博原因,基本上回答都很统一,进高校稳定啊。
在当下风雨飘摇的就业市场,如果还有人提专业理想、学术研究、创业理想,肯定被人耻笑。是啊,没有谁逼着这1300名硕士抛弃自己所学多年的专业去把简历投给猪肉公司。
只是即使是在大学教育普及率远超过我国的美国,1300名硕士争着进入一个猪肉制品公司并不会是让美国政府和民众可以接受的事实。
现在的就业市场的话语权无疑掌握在资方手中,面对资方对人力资源近乎侮辱式的招聘使用,学生难道真的就是任其支配的羔羊?在狼式用人心态下,应该由谁来保护学生的利益?市场经济下,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否就是完全让手让学生与市场对接,听从所谓市场的驱使和跳楼式挑选?
一个国家,如果1300名硕士毕业后直接把简历投给一个猪肉公司,读大学都是为了找口饭吃,这个国家如果宣称正在快步进入创新型国家,不久的将来也会产生微软这样的公司,获得诺贝尔什么奖,全世界的人民一定都会笑了。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即使国家的外汇储备再多,甚至于现在取代日本成了美国最大的债权人,在比尔.盖茨的眼里,那也不过是美国印钞机生产线印出来的一箱箱花花纸币。没有核心技术,就永远没有话语权,东莞大量代加工企业的倒闭应该能说明一点问题了。
1300名硕士抢卖猪肉或者1300名大学生抢着当环卫工人,并不能说明是社会的进步,也不是学生的“务实”,实质上是中国人力资源培养的耻辱,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就业保障,并不是有一份工作就算完事,给国家人力资源增加创造真正合适的就业机会,让所有学有所长的人能真正到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去,让人力资源的浪费尽量少一些,这也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对民众应该承诺而且也应有所作为的地方;毕竟让读IT的硕士站台卖猪肉并不能让猪肉食品变得更加安全。
前几年大家还为北大本科生卖猪肉愤怒,现在硕士卖猪肉了,好像愤怒的人不多了。中国的就业形势到底严峻到什么程度,我想招聘场上神情疲惫恍惚的毕业生们心里最清楚。
就业进入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最新报道,广州一场大学生招聘会,有的学生排队站了三个小时只投出一份简历,有的学生站3个小时连面试者的机会都见不到。为什么,人太多了,来招聘的又太少了。这就是现实。在现实面前,什么远大理想都得让路。
笔者有几位朋友正在念博士,问起读博原因,基本上回答都很统一,进高校稳定啊。
在当下风雨飘摇的就业市场,如果还有人提专业理想、学术研究、创业理想,肯定被人耻笑。是啊,没有谁逼着这1300名硕士抛弃自己所学多年的专业去把简历投给猪肉公司。
只是即使是在大学教育普及率远超过我国的美国,1300名硕士争着进入一个猪肉制品公司并不会是让美国政府和民众可以接受的事实。
现在的就业市场的话语权无疑掌握在资方手中,面对资方对人力资源近乎侮辱式的招聘使用,学生难道真的就是任其支配的羔羊?在狼式用人心态下,应该由谁来保护学生的利益?市场经济下,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否就是完全让手让学生与市场对接,听从所谓市场的驱使和跳楼式挑选?
一个国家,如果1300名硕士毕业后直接把简历投给一个猪肉公司,读大学都是为了找口饭吃,这个国家如果宣称正在快步进入创新型国家,不久的将来也会产生微软这样的公司,获得诺贝尔什么奖,全世界的人民一定都会笑了。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即使国家的外汇储备再多,甚至于现在取代日本成了美国最大的债权人,在比尔.盖茨的眼里,那也不过是美国印钞机生产线印出来的一箱箱花花纸币。没有核心技术,就永远没有话语权,东莞大量代加工企业的倒闭应该能说明一点问题了。
1300名硕士抢卖猪肉或者1300名大学生抢着当环卫工人,并不能说明是社会的进步,也不是学生的“务实”,实质上是中国人力资源培养的耻辱,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就业保障,并不是有一份工作就算完事,给国家人力资源增加创造真正合适的就业机会,让所有学有所长的人能真正到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去,让人力资源的浪费尽量少一些,这也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对民众应该承诺而且也应有所作为的地方;毕竟让读IT的硕士站台卖猪肉并不能让猪肉食品变得更加安全。
前一篇:深圳安居房:每平方米3000元
后一篇:色戒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