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时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2008-08-09 01:05:36)
标签:

奥运会

开幕式

北京

29届

世界

中国

悠久历史

体育

分类: 我的私事

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是在北京,不是通过CCTV,也不是通过宽带网络,甚至没有中文解说;听到地只有伴随节目和入场式的带着浓厚口音的英语解说,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同事们高涨的热情。刚看完开幕式,我想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这是一场没有让人失望的成功的开幕式,用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同时极有创新的手法表达了泱泱大国的气派和悠久灿烂的历史。

整个开幕式策划和构思绝对是非常到位和考虑精细的。

 

总结几大看点吧:

1、第一个节目:升国旗前小女孩甜美的《歌唱祖国》,让我们身在海外奋战的同事们都感觉热血沸腾,升旗的时候,大家随着现场一起集体起立,心中唱起了国歌。

2、巨幅画卷在文艺节目之初就出现,一直贯穿开幕式始终,巧妙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用艺术手法表现,气势恢宏。

先是造纸,再有笔墨,用身体作画的形式,看似简单,实则完美。我清晰地听到半岛电视台的解说员说 The picture is so simple but so perfect。

3、活字印刷术后,再通过郑和下西洋表达了指南针的伟大发明。对于针对全球40亿以上观众的文艺节目,语言的成分当然需极少,而整盘节目气势恢宏的表达方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4、大国和小国的差距通过入场式其实就已经显现出来,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很多国家的运动员入场式服装都采用的国旗色调,搭配非常得体,比如澳大利亚。中国队的“西红柿炒蛋”在入场一瞬就让我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下身白色的裤子和上身的搭配绝对ok。可以看出来,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一些大国的运动员入场式服装都采用了这一类似的搭配形式。

5、现场作出的巨幅图画,初升的太阳和笑脸表达了新的希望,面对巨大自然灾害前不屈不挠的民族本性。

  而这幅画的作用,更是在入场式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不仅是中国人作出来的,而是全世界人民作出来的。我想这一手法是非常创新的。

6、最后的点火仪式我同事说一定会是李宁,果不其然,非李宁莫属;一则是他在中国体坛的成就,空中奔跑追日的造型也只有他体操王子才能完美展现。点火仪式虽不太出乎意料,但巧妙地融入了节目整体。

 

再说那幅画,应该极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了,它甚至可代表全世界人民参与奥运的热情。

 

唯一让我有些失望的是奥运会主题曲《You and me》,感觉太柔太缓太绵,体现不出奥林匹克的精神,更体现不出竞技运动的刚性和残酷。在开幕式前,我猜想主题曲应该是快节奏的音域宽广的英文曲目,因为即使这样的曲目不用帕瓦罗蒂而是刘欢也完全可以驾驭。

 

Anyway, 我欣喜地看到了创新的思想,祖国的日益强大。在我看完开幕式回家的路上,还有当地人对着我挥手,手舞足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