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岳华山行(之二)】——千尺幢至苍龙岭

(2013-04-04 10:02:52)
标签:

华山行

行走日记

分类: 跋山涉水

http://s9/mw690/542c870dtd97f756ee748&690

▲P01 这里就是千尺幢,幢高80余米,坡度在50度以上。      

http://s1/mw690/542c870dtd97f75b29a50&690

   ▲P02 千尺幢有华山一线天之称。该处于石槽上开道直上,两旁铁索垂挂,尤若天梯,游人至此须双手抓紧铁索,脚蹬石阶。仰望蓝天一线,俯视巨壑深渊,有摇摇欲坠的感觉。   

http://s5/mw690/542c870dtd97f7ca5a134&690

   ▲P03 远处的山崖上站着一只小鸟,一直在看着我们,似乎在说:上啊,哥们上啊,没事的。 

http://s1/mw690/542c870dtd97fec443eb0&690
▲P04 由于道路艰险、陡峭,实在不敢奢望同行的同事给我拍一张照片留念,我却十分敬业地拍了大量的沿途攀登的照片。唉,心里不平衡啊。只好自己自拍吧。    
http://s4/mw690/542c870dtd97fec7d3a83&690
▲P05 狭窄之处只容一人通行。    

http://s4/mw690/542c870dtd980102557c3&690
P06 快到千尺幢的顶部,我回头拍了一张俯视的照片,照片下边是我的足迹。  

http://s11/mw690/542c870dtd97f78fa117a&690

   ▲P07 过了千尺幢,紧接着就是百尺峡。(需要声明:文章中尽量不涉及除本人以外的其他人的照片。一旦涉及,也是文章叙述的需要,没有侵犯肖像权的意思,因为在这种著名景点,游人如织,照片中很难做到没有游人。) 

http://s12/mw690/542c870dtd97f7937124b&690

   ▲P08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那些在山石上凿出的痕迹就是最初华山的登山之路,可谓天下第一天险。当年如果没有八勇士智取华山,解放军要想从这里进攻盘踞在华山上的国民党军队,绝对是不可能的!如果各位有兴趣深入体会一下“自古华山一条路”,可以看一下《智取华山》电影。照片左边的下部和右边的台阶、以及上面的砖砌墙体则是华山旅游公司在90年代时期后砌的,以确保华山游客的安全。当然,“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http://s14/mw690/542c870dtd98066dd0ead&690
▲P09 
http://s14/mw690/542c870dtd9806704428d&690
▲P10 这是最早的华山一条路。
http://s8/mw690/542c870dtd980673d9577&690
P11 http://s7/mw690/542c870dtd980676013f6&690
▲P12 左边为最初的华山一条路,右边则是华山旅游公司近几年新增加的。所以说,如果想体验“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惊险,还是尽早去为好。因为现在人工开凿的、人工架设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安全,也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http://s6/mw690/542c870dtd980e4dffa75&690
▲P13 这也是最早时期的山路。看到没有,石阶上还有排水沟呢。古人非常聪明,简单易行。旁边的水泥台阶则是正在改造的,目的是避免游客上下拥挤,发生危险。
http://s14/mw690/542c870dtd980e50b009d&690
▲P14 同去的同事总想标新立异,我也就勉为其难,尽职尽责了。  

http://s7/mw690/542c870dtd98137031956&690
▲P15 沿途的台阶很陡峭,路途很艰辛,同事们也很辛苦,一旦坐下去,真不想再站起来。看到没有,还有一位男同事,一直拄着木制手杖,就是希望分担一下膝盖的压力。 

http://s7/mw690/542c870dtd980e5444fd6&690
▲P16 远处就是北峰。我们还是先去苍龙岭、去金锁关、去东峰,北峰留待下山时再游览吧。    

http://s13/mw690/542c870dtd98169248c6c&690
▲P17 沿途走来,还是更喜欢这些华山古道,更有味道。 
http://s2/mw690/542c870dtd98168a6a261&690
▲P18 路标。 

http://s15/mw690/542c870dtd98169632f1e&690

   ▲P19 你喜欢这些华山古道吗?我很喜欢,喜欢它的质感,沧桑、冷峻、坚硬无比,是个真正的男人。    
http://s7/mw690/542c870dt07f0f83962d6&690
▲P20 为了赶路,也为了画面构图、字迹尽善尽美,只有选这张照片了。应该没有侵犯到这位美女的肖像权。   

http://s9/mw690/542c870dtd981a2fb12b8&690

   ▲P21 山路弯弯        
http://s13/mw690/542c870dtd981a2c8aefc&690
▲P22 山花烂漫   

http://s5/mw690/542c870dtd981b3d7e534&690
▲P23 群山巍峨,苍松翠柏。一路走来,心旷神怡。很多年以前就惦记着要爬华山,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绝对不敢狂言要征服华山,而是要来拜访、要来欣赏、要来体验,要来看看这位远方的、从未谋面的老朋友。朋友,你来过吗?你第一次来华山,心情如何呢?  

http://s16/mw690/542c870dtd981e4357d3f&690
▲P24 远处就是苍龙岭,就是西峰。     

http://s12/mw690/542c870dtd981f7f5ba3b&690

   ▲P25 回首望过去,这是我们走过的路。虽然艰险,但是我们过来了。我们还要继续向前进。     

http://s16/mw690/542c870dtd98208e63abf&690

   ▲P26       

http://s14/mw690/542c870dtd9820923f93d&690

   ▲P27 我们就是从这个石头缝里钻过来的。    

http://s5/mw690/542c870dtd9830f1c4964&690
▲P28       
http://s10/mw690/542c870dtd9830f4ea4d9&690
▲P29 书法石刻非常漂亮:华夏一柱。    
http://s7/mw690/542c870dtd9830f7b19e6&690
▲P30 远处右边的山脊就是苍龙岭,它苍劲有力,和这个铁链子很般配吧?    

http://s11/mw690/542c870dtd9834721416a&690
▲P31 把镜头拉近一些。      

http://s8/mw690/542c870dtd983475aef27&690

   ▲P32 镜头再拉近一些。    

2017-12-7补充资料如下【资料摘自百度】:

  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历史传说

  相传韩愈登华山览胜,游罢三峰下至苍龙岭时见苍龙岭道路如履薄刃,两边绝壑千尺,不由得两腿发软,寸步难移,坐在岭上大哭,给家里人写信诀别并投书求救。华阴县令闻讯便派人把韩愈抬下山。此后,又因这个传说引发了几则趣闻。山西武乡有个叫赵文备的人,百岁时游华山,闻韩愈投书故事,放声大笑, 并在崖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 赵文备百岁笑韩处”。有个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北,观苍龙岭奇险,感慨万端,知韩愈投书和赵老笑韩趣事留诗抒怀说:“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后人考证

  历代文人中对韩愈投书事也有表示异议的。明代沉颜提出“仲尼之悲麟,悲不在麟,墨翟之泣丝,泣不在丝”。他认为韩愈之哭一定另有原因,绝不是因为惧怕路险而怜惜性命;明杨嗣昌也认为,韩愈之所以在苍龙岭痛哭,是因为苍龙岭的奇险壮美,实在太令人惊叹了,以他的才华,也不能用笔墨表达出来,只好大哭一声来抒发自愧才疏的心情;清华阴名人王宏撰在《华山记注》中记述到这个故事时说,韩愈面对宪宗皇帝,面无惧色,慷慨陈词,指出皇帝的错误,要皇帝改正,他的胆量是超过一般人的,怎么会在苍龙岭胆怯失态呢?他认为这个传闻一定是人编造的。 

  不管韩愈是因畏险投书,还是因为感叹手中的笔无法状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书,也许是两种原因都兼而有之。而韩愈在华山留下的这段佳话却流传甚广,华阴人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韩愈肯定是上过华山的,要不他的《古意》诗又怎能把华山的玉井及莲花渲染得那样神奇灵异呢? 

  再说韩愈敬畏苍龙岭艰险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隋唐以前,苍龙岭既无阶又无栏,《水经注》里记述,行人走到这个地方,要行在岭口的庙中向神祷告,求神赐云,使两侧云与岭平,以便人望不见岭两边的深渊。尽管如此,行人还不敢站着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寸往前移动,因此,人称又称苍龙岭为搦岭。直到唐末,岭脊两侧始设石栏矮墙,也才有了少量的石登石窝。 

历代修缮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因此民间有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的故事。故事说毕沅让石工凿岭时,长安城里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民国年间,岭上石阶增到350级。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苍龙岭险道几次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余级。为了使旅游旺季不再于岭上发生拥塞现象,华山管理局于1998年春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凿登山复道以保证游人安全上下。        
http://s8/mw690/542c870dtd983478ddc47&690
▲P33 以往只能在电影里、图片里才能看到的苍龙岭就在眼前。 

    苍龙岭莽莽苍苍,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此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在这里遥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大作,令人心惊目眩。游人到此,莫不惊叹。  

    苍龙岭原来虽有修凿,但仍很危险。解放后,将原岭龙脊凿平加设栏杆,1985年又下凿尺许,才将岭道拓宽。1997年为解决因游人多而发生堵塞现象,华山管理局又在苍龙岭东边加修了一条复道,旅游旺季时两条路一上一下,确保安全。 

    若是夜晚登山,遥望苍龙岭,只见到远远无数灯点排成笔直一线,斜向天际,慢慢向上移动,是游人打着手电或头灯在岭上攀登,看去宛如登天。       

http://s5/mw690/542c870dtd98372110e74&690
▲P34 我们在苍龙岭山下歇息,补充食物,准备向苍龙岭进发。  

http://s7/mw690/542c870dtd9839a903536&690
▲P35 向苍龙岭进发。      
http://s9/mw690/542c870dtd9839ac6d4b8&690
▲P36 正向前面所说,苍龙岭经过多年修葺,安全措施已经非常完善:原岭龙脊被凿平并加设栏杆,1985年又下凿尺许,才将岭道拓宽。       
http://s6/mw690/542c870dtd9839af4b935&690
▲P37 几分钟以后,我们登上了苍龙岭。

 

                               ——未完,见【西岳华山行(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