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建筑与园林艺术欣赏【之二】——画中游景区欣赏

(2013-01-27 15:19:58)
标签:

杂谈

古典园林欣赏

文化

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欣赏

http://s7/mw690/542c870dtd43152095ff6&690
二、画中游

    画中游是颐和园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的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名“澄晖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相连接。由于画中游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层层叠叠,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2012年12月,我二次去了颐和园画中游景区。前几日,我凭借着拍摄的照片和当时的记忆,画了下面二张示意图:画中游景区正视示意图、画中游景区俯视示意图。由于水平有限,请朋友们海涵,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方便本人改正、完善提高。   

http://s12/mw690/542c870dtd430f379d34b&690

http://s16/mw690/542c870dtd430f31846bf&690
    在这里,我冒昧地对画中游设计上的精妙之处谈谈本人的一点感受,希望在心灵上能够和古人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沟通一二:

    1). 整个画中游景区的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名“澄晖阁”。从前后的视觉感来说,它是画中游景区最突出、最靠前的建筑。居中设计,并且是开敞的。试想一下,如果它是一个封闭建筑,则整个画中游景区的前端会有一种很沉重的感觉。所以,澄晖阁必须是开敞式设计;

    2). 澄晖阁作为整个画中游景区的中央部位,其开敞式设计既可以360度全景欣赏,又与二侧的爱山楼、借秋楼实现开敞、闭合风格的良好互补,协调搭配;

    3). 二侧的爱山、借秋为二层建筑,其建筑的实际体量都大于澄晖阁。所以,这二个建筑绝对不能和澄晖阁在一个等高线上,更不能和澄晖阁在前后位置上保持一致,必须向后退。这样的设计才能保证澄晖阁的突出位置和它的显要作用;

    4). 为了保证澄晖阁的全景欣赏的功能,其正东、正西二侧都不能有建筑遮挡。由此,再次决定了爱山楼、借秋楼这二个二层建筑必须后退出足够的空间;

    5). 从正面看,南北纵向轴线上,澄晖阁位置最低,牌坊居中,画中游位置最高。东、西二侧,爱山、借秋分置左右,轴线对称分布;

    6). 站在整个景区的制高点“画中游”向南眺望,最清楚的是近景:轴线上的石牌坊、左右二侧的爱山楼、借秋楼背面的一层建筑,还有挺拔的绿树、堆砌的山石。这里非常的幽静、凉爽,适合读书、写字、休息。从画中游走下台阶,穿过牌坊,视野逐步扩大:澄晖阁就在眼前,还有堆砌的山石,以及爱山楼、借秋楼的侧面,还有依稀可辨的西山落日、西堤和昆明湖。远处的美景吸引着我们继续走下石阶,来到澄晖阁的二层。眼前的景致豁然开朗:东南是南湖岛、十七孔桥、知春亭、文昌阁,正东是宝云阁、排云殿、佛香阁;西南是西堤和堤上的豳风桥、玉带桥、镜桥......。正西是西山、玉泉山和宝塔。近处是听鹂馆、长廊,以及左右二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爱山楼、借秋楼。

http://s11/mw690/542c870dtd34023801dba&690

        ▲P01 颐和园画中游景区的澄晖阁 

    这里的墙体与颐和园其它的建筑墙体略有不同。凡是平台处的护墙下面的立面,其墙体采用的是天然石料,大小不等相互契合,既就地取材又结实耐用,既节省人工的运输和打磨,又与建筑风格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新颖别致,美观大方。顺楼梯走上去,就是画中游景区的第一层平台。
http://s8/mw690/542c870dtd430ae2183d7&690
▲P02 颐和园画中游景区第二层平台的西侧    
http://s3/mw690/542c870dtd34022e17eb2&690
▲P03 颐和园画中游景区第三层平台的西侧      
http://s12/mw690/542c870dt7b866a982ccb&690
▲P04 颐和园画中游景区第三层平台的东侧     

http://s2/mw690/542c870dtd34024558471&690

▲P05 画中游景区中的最高建筑:画中游,屋顶上面是黄色琉璃瓦,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游山玩水时休息的地方。 

http://s12/mw690/542c870dtd34024df266b&690

▲P06 站在画中游这个最高位置向左看,是铺着黄色琉璃瓦的游廊顺山而下,来到“爱山”楼的背面。

http://s16/mw690/542c870dtd340ea591b5f&690

▲P07 爱山楼的背面看似一个一层建筑,而且有一个开口,可以直接走到山坡上。  

http://s14/mw690/542c870dtd431f9bd8d6d&690
▲P08   

http://s2/mw690/542c870dtd340cf511311&690

▲P09 从这个角度欣赏画中游、石牌坊、堆砌的山石和茂密的大树。    

http://s16/mw690/542c870dtd34025762daf&690

▲P10 站在画中游这个最高位置向右看,是铺着黄色琉璃瓦的游廊顺山而下,来到“借秋”楼的背面。    

http://s14/mw690/542c870dtd340f6b2ee0d&690▲P11 借秋楼的背面是回廊,没有开口,而是在二层的东面山墙上有一个门洞供欣赏美景时的出入口。这一点不同于爱山楼。    
http://s2/mw690/542c870dtd431eb8cb291&690
▲P12 不明白借秋楼背面这里为什么有个大陡坡?或许万寿山这里最初就是这样,所以借秋楼的背面是没有开口的封闭护栏。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保留山体原貌?景观上人为地造成一些差异化?只能猜测啦。   

http://s2/mw690/542c870dtd34027c5a611&690▲P13 从画中游走下来,穿过牌坊,景色如此美丽。     

http://s3/mw690/542c870dtd440a76a7f32&690
▲P14 东面的爱山楼       

http://s12/mw690/542c870dtd4409f7df8cb&690
▲P15 西面“借秋楼”的二层山墙上为什么设计了这个门洞呢?在门洞里面,只能看到正对门洞的一堆山石。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青天。一旦从门洞走出来,令人大吃一惊,视野顿时豁然开朗,心头上被那堆山石产生的压抑感觉顿时烟消云散。呈现在眼前的近景如此灿烂辉煌,远处的昆明湖、十七孔桥更是美丽异常。心情上的强烈巨变,景色上的强大反差,这就是古人设计上的精妙之处,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要达到的效果。不由得使我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妙哉妙哉!
http://s11/mw690/542c870dtd3402723c10a&690
▲P16  
http://s12/mw690/542c870dtd340290888ab&690
▲P17   

http://s16/mw690/542c870dtd4411b63a14f&690
▲P18 继续走下石阶,来到澄晖阁的二层。眼前的景致豁然开朗:前面是听鹂馆、长廊、昆明湖。东南是南湖岛、十七孔桥、知春亭、文昌阁,正东是宝云阁、排云殿、佛香阁;西南是西堤和堤上的豳风桥、玉带桥、镜桥......,正西是西山、玉泉山和宝塔。近处的左右二侧是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爱山楼、借秋楼。    
http://s1/mw690/542c870dtd4412b91b300&690
▲P19      
http://s2/mw690/542c870dtd3402148d6c1&690
▲P20 
http://s4/mw690/542c870dtd3402aa70c43&690
▲P21  

http://s15/mw690/542c870dtd44137c3affe&690
▲P22 站在澄晖阁的二层向西北方向看,是借秋楼。      
http://s1/mw690/542c870dtd44137aafca0&690
▲P23 站在澄晖阁的二层向东北方向看,是爱山楼。        
http://s8/mw690/542c870dtd340e9d38947&690
▲P24 爱山楼从正面看是一座二层建筑,但从背面看却只有一层。  

http://s7/mw690/542c870dtd44145520506&690

        ▲P25 这是画中游的后面。它的西墙一侧是一栋灰砖灰瓦的小屋,不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或许是服侍乾隆皇帝的宫女、太监值夜的地方吧。   
http://s5/mw690/542c870dtd441457ef254&690
▲P26 这是画中游景区的后院。      
http://s9/mw690/542c870dtd44145a6ea78&690
▲P27 这是后院东墙的小门内侧。       
http://s10/mw690/542c870dtd44145dacea9&690
▲P28 这是画中游景区后院东墙的小门外侧。     

    看完以后您的感觉如何呢?到底是应该赞扬乾隆皇帝为后人留下了这许多宝贵遗产呢?还是应该感叹皇帝的生活如此奢侈呢?慈禧太后在画中游被毁以后又复建,是否应该呢?对此,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备注:爱山楼、借秋楼、画中游都没有对游人开放,所以里面的建筑格局不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