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ngel9946
angel994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36
  • 关注人气:2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田洋次之武士三部曲(转载)

(2008-04-07 12:22:08)
标签:

情感

分类: 天使看电影
 山田洋次之武士三部曲(转载)

山田洋次之武士三部曲
今天终于把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最后一部<武士的一分>看完了,偶像木村拓哉的加入,但和前两部的整体风格还是没有变化,没有五社英雄那样的血腥暴力,没有黑泽民张式突出人物个性,但看完总叫人欲罢不能,不过话说回来本人还是是更喜欢<黄昏清兵卫>和<隐剑鬼爪>.两不片子看完后眼睛都湿润了.自觉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敢枉自置评,下面还是转贴两篇别人的影评论吧.

 

人生边上的絮语——《黄昏清兵卫》
你又一次为别人的生命而哭泣?我猜想,也许你又一次隐约看到那些比生存更伟大,比死亡更残忍的存在。

 

(一)时代是不公平的。总有人成为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永恒,也总有人成为历史长河中永远不会再翻起的涟漪。这取决于时代,取决于命运。

 

“清兵卫”不是他的官衔,而是他的名。他叫“井口清兵卫”,是日本幕府末期,海坂藩的下等侍卫。他只有每月五十石米的供奉,此外,还有一个在乱世中苟延残喘的家庭。妻子因为生活艰辛,患肺痨而死;留下年迈的母亲和两个未经世的女儿。清兵卫的母亲几乎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老年痴呆,记忆力日趋衰退,死亡以极快的速度从身体蔓延至她为数不多的思维。他的两个女儿,十岁的萱野(故事的叙述者),和五岁的以登。

 

每天在腐朽的幕府工作完毕后,已是黄昏十分。他的同僚都会在此时迫不及待的去街旁酒肆沽酒放纵,以调戏年轻貌美的女店主来取乐;于这样荒谬无聊的世界中享受最坦荡的歌舞升平。

 

井口清兵卫从来不参与其中,每日,他需得立即回家照料母亲和女儿,还要为店铺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同僚嘲笑他的寒酸,没有生活情趣, “黄昏”这一绰号由是而来。

 

这样潦倒的辛苦的生活也许就会伴随许多有着同样周遭的人的一生,而后历史将他们遗忘,开始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我却无法忘记清兵卫在夜阑中沉沉的问自己的女儿:“没有母亲,你们是不是感到孤独?” 萱野坚定的回答:“我们有爸爸,不会孤独。”

 

(二)命运是不公平的。乱世中真正平庸无能的人会被摧残得惨不忍睹,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总会化为当权者政治斗争的炮灰。

 

河面上浮出具具水尸,生者每日都在见证他们的悲惨命运;而清兵卫注定会成为后者。一个“江湖高手”,想苟且于乱世,与是非纷争相忘于江湖,是根本做不到的,况且,还有一分炽烈、沉重的爱情逼迫着他。好友饭沼的妹妹朋江,是清兵卫童年时青梅竹马的好友。她面庞清秀,体态婀娜,知书达理,聪慧贤良。清兵卫甚至在第一次送给她小玩偶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穿着金色铠甲赢取这位新娘。即使他们都已经各自成家,清兵卫的感情也从未褪色。记得多年后朋江又一次来到清兵卫家里的情景吗,他是多么的兴奋和尴尬。朋江依然美丽,自己却已落魄不堪,羞得赶紧把露趾的袜套往袖兜里揣。

 

男人的一生也是为了爱的一生,只因他们肩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才会表现得那么不张扬,有时甚至冷酷;也正是因此,它显得欲盖弥彰,显得不切实际的、能冲破时空阻隔的强烈。

 

朋江的丈夫甲田丰太郎嗜酒成性,经常在妻子身上发泄怒火,即使他们已经离婚。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责怪他,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凌辱,有多少是基于他的污浊本性,又有多少源于时代的压抑致使的人性扭曲。清兵卫为了她,似乎是重出江湖。在与甲田丰太郎的决斗中,以一根木棍取胜。从此朋江得以摆脱虐待自己的前夫,并常常来到清兵卫家里帮忙操持家务。他们会过上童话一般的幸福生活吗?好的电影自有它的基调,我们不会有任何脱离电影情境的幻想;只是要提起勇气去观看清兵卫命运的滑落,多少有些不忍,多少会祈祷它不要发生,尽管那是不切实际。

 

不久,藩主暴病而死,群龙无首;而幕府内部,内讧不断,互相攻讦。清兵卫被派处决一名叛变的武士——余吾善右卫门。他是全藩第一剑客,已经有不少人死在他的剑下。

 

清兵卫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只是害怕自己万一一去不返,那自己的母亲和女儿又将怎样存活在世上。或许他脑海里浮现出那些漂流在水面的尸体的画面,或许想到自己的妻子因肺痨谢世的场景。他想拒绝,他想活下去,不是为自己。但是他没有资格拒绝,作为一个武士,服从就是天职。也只有服从,才不会让藩主失望,进而加害自己的家庭。这就是苟活于世的人的命运。

 

(三)命运是残酷的,但人性却有它光辉伟岸的一面。成全自己,还是成全别人,这是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临战前,清兵卫请朋江替他整理发髻,并说出深埋多年的感情,多少是出于他对朋江的爱,多少是想替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母亲。无论怎样,他的动机都是纯正的,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所有悲情的故事中,男人总是在最后一刻才袒露真心;为什么我们会乐此不疲的为一次次的悲剧模式而泪眼婆娑。甚至我们不再去诟病人物前后言行不合逻辑,不再推敲故事是否真实。

 

朋江,一个注定要因为这故事而成为男人心中永远铭记的伟大女性。为了他,推掉了已经应允的贵族婚约。只为坚守这份爱,只为维护不属于她的一个家庭,只为那与爱人相厮守的三年,只为那社会动荡却内心安宁的一千零一夜,她用伟大的爱温暖他人,也慰藉自己孤苦的灵魂。

 

女儿萱野也垂垂老去,当她来到第二位母亲的坟墓前为我们回忆往事时,述说者和听众都感到彻骨的凄凉。我们可以揩干眼泪离去,却无法体会到她内心涌动的孤苦中的幸福。那不是虚假的,不是自欺欺人的。当你感受到有一种爱,比静穆的生命更伟大,而且赫然存在时,你就是幸福的。

 

清兵卫和余吾善右卫门决斗的场景,同样值得反复回味。余吾善右卫门邀他一起喝酒,请求清兵卫放他一条生路;在酩酊大醉中讲述自己的忠诚,他对得起自己的主公,他配得上武士的称号。看见一个同样被时代折磨的男人,清兵卫顿生同情之心,尽管他没有任何同情别人的资本。

 

转折点出现在清兵卫向余吾善右卫门讲述自己生活的困苦,为了生存,他竟然偷偷的把象征武士荣誉的宝剑卖掉,只以一把木剑掩人耳目。此时余吾善右卫门突然放弃了求饶逃生的念头,欲与清兵卫殊死一博。难道真的是因为清兵卫以一把木剑来取他首级让他失去自尊吗?肯定是的,但不是全部。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另一个落魄武士对清兵卫的同情,尽管他没落的武士生涯后面只是一条穷途末路,同样没有资格怜悯别人。但他也知道,自己生死只是一条命,而清兵卫还有两个女儿和痴呆的母亲。与其说他殊死一博,不如说他以武士道的方式,以一种高贵的死,成全另一个人。尽管他看不到在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这种成全有没有更多的意义。

 

清兵卫回来了,又见到了女儿,见到了朋江。如果电影画面定格于此该有多好。就像我们谈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夜奔而出的浪漫时,绝对不愿意去考证他们以后会不会家徒四壁;我们谈及“倾城之恋”,只愿停留于一座城市为了成就一段爱情而轰塌的浪漫致极,决不会遐想倾城之后,他们如何在香港狼狈的生存;亦如断臂的维纳斯,我们不会接受任何貌似完美的补偿。

 

片尾曲缓缓想起时,又一次感到双眼模糊。井上阳水的歌总是这样平缓动人。看过清兵卫生命的跌宕起伏,却突然又觉得这似乎就是生命的原生态存在。在某一些人眼里,每个平凡人的生命都可能非常动人。那些人,包括你自己在内,能体会到一个生命真实的存在。

 

《黄昏清兵卫》:爱别离与武士道的解构

 

真是孤陋寡闻,在印象中山田洋次一直是一个通俗剧的导演,虽然有《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等屡获日本电影大奖的片子,但印象更深的则是他的《男人之苦》的系列剧集,小男人寅次郎之人生苦旅几乎就是他的招牌了。但是,这一回的《黄昏清兵卫》,算是让我重新见识了他。

 

在日本,武士形象几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题材库。自黑泽明在50年名动嘎那之后,武士电影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了,光老黑本人就有《七武士》、《乱》、《蜘蛛巢城》、《影子武士》等,近年来,更连好莱坞也来凑热闹了,《杀死比尔》、《最后的武士》、《武士之路》等等,可惜这几本我都没有看过,所以也不敢枉作评论,但好莱坞的趣味,套用周星驰的话,我不看好他已经很久了。

 

还是回到武士话题。武士在日本人那里其实不仅是一种文化了,还是他们的情结,就象美国人眼里的西部牛ZAI 和中国人心目中的侠客,是庸碌小民心里至高的理想,是关于英雄、道义、壮烈等形容阳刚男人的词的集合.所以,在老黑的电影中,武士就算死也是要向前扑倒的,而且从来是死于枪口,而不是刀下,总之是绝对的英雄主义,就算失败,也会有一个悲壮的理由,以证明“道”之不败,所谓武士之道。

 

但是,这一次,惯于描写小男人悲苦的山田洋次,也拍起了武士电影,用他惯常的温惋和庶民的视角,而且,还真的不同凡响。

 

清苦的黄昏清兵卫在武士的道统之外,居然也有这样百折千回的爱别离、恨伤怀。

 

清兵卫井口可以说是山田洋次古代版的寅次郎,身份低微、无以养家、区区50石的俸禄、离群索居,在同僚于黄昏时去酒馆寻欢的时候。惟有他总是及时回家照顾痴呆的老母和一双女儿,于是被同僚笑话为黄昏清兵卫。

 

在妻子去世以后,井口默默负担了家庭的全部,不以为苦,如此,持续了有几年,直到朋江的出现,一个业已离婚的青梅竹马。然后,自然是爱情,如干涸中的喜雨,不期而至。但此时的井口正为生活所苦,纵有爱恋,亦不忍将一己之累转嫁于朋江,就象所有的东方言情一样,他只是将所谓的爱恋深藏在心里,还是按部就班的回家、下地、干活,象个农民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他的佩刀了,甚至连佩刀也木制的,为了给妻子办丧事,那把祖传的刀也被他卖了。

 

再接下去是幕府动荡,身怀绝技的清兵卫奉命与第一剑客去决斗,生死未明之际,羞于言表的井口终于向朋江道出了爱意,“如果我侥幸不死,向你提亲,你会答应吗?”。

 

会吗?先卖个关子,答案有劳诸位自己去看了,打字实在是件辛苦的差使。

 

就是这样子。武士电影这般的儿女情长,也算是个异数了,但偏偏这点爱恨离愁还直入骨髓,叫人欲罢不能。山田洋次惯有的电影元素在这里都派上了用场,小人物、爱别离,还有意无意,解构了传统。

 

老黑的武士系列一直是我所钟爱的,大概是因为文化同源的缘故,他的表达我总是很容易就接受了,而不象伯格曼和塔可副夫斯基这些同样等量的导演,于我,总是有一点隔,所以,关于日本武士的形象,最直观的了解,几乎都是得自于他的电影,武士的高大全,也成为理所当然。

 

按《七武士》里勘兵卫的说法,武士就象是风,只有农民才是土地的主人,农民虽然贪婪、低微(这是黑的一贯形象),却是真实的,而武士只是某种精神的化身,至于具体的人格则是必须掩盖的。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我们只看到他们的杀伐征战、慷慨赴死,却不见儿女青长、爱恨离愁,最后的影子武士,就因为凡心萌动被逐出了城门。

 

所以,山田的《黄昏清兵卫》一不小心竟是逆了黑泽明的反,也把神圣的武士道轻轻地解构了一把。但也不敢太过出格,于是冠以黄昏的名义,意思是随着幕府时代的解体,武士的道统也日薄西山了,武士的人性本真也可以显露了。

 

记得博尔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种文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地方,往往不是它最真切的地方”,不知道关于武士的理解,究竟是黑泽明还是山田洋次,更接近真切,同样,《卧虎藏龙》在西方的被称道,是不是也得益于对侠客文化的误读呢。

 

这部电影本身非常得感人,在明治维新前夕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细腻地刻画了井口清兵卫这个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尤其是影片的结尾部分,清兵卫的女儿在墓前凭吊父亲的一番内心独白让人为之动容。

 

通过这部影片,我管中窥豹地感受了一下日本当今社会的心态。

 

首先,当今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长期萎靡不振,国民的自信心普遍受到打击,井口清兵卫的人生观和遭遇引发了他们极大的共鸣。井口清兵卫希望过的是一种平淡的田园生活,不求闻达,生活虽然清苦,但温馨幸福。尤其是他因为受体制制约,站错了立场,最后死于维新的皇军炮火之下。清兵卫女儿独白说:“我父亲的同仁们在维新时期都飞黄腾达,都说黄昏清兵卫是个不走运的人,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父亲在他有生之年能得到朋江小姐的爱,生活充实,时间虽短,但是幸福。”这番话无疑让很多日本人得到无比的心灵安慰,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都是饱受煎熬,看不到未来,清兵卫不求闻达,而是追求细小的家庭幸福,这让满怀挫折感的日本国民觉得这样一种人生也可以是美满的人生。清兵卫虽然是近乎农民的一位武士,但他身怀绝技,偶露峥嵘,让许多人仿佛看到了自己也有最好的一面((the best of me),可惜在当今社会,得不到赏识。日本国民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态在企业频频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候,自然会比较普遍。

 

其次,整部电影弥漫的田园生活气息是整日奔波的现代人的梦想,那时生活虽然清苦,但是生活充实,温馨浪漫,和极度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毫无疑问,山田洋次构筑的清兵卫和朋江小姐曲折但结局美满的爱情同样是现代人艳羡的童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单反
后一篇:香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