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扬州雅痞
昨晚跟小孩讨论物理,说到文理科的事。
小孩说,似乎很多物理学家、数学家都鄙视文科,比如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就很瞧不起文科。
我说,坚持偏见的性格往往是名人们扬名立万的前提之一。他应该不是鄙视写作,因为他的文笔不错。他鄙视的应该是对文法的过度解读——在我所见之内,就看到这些年语文教学和考试不停地往牛角尖里钻,如“"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为什么说这句话说的很好?”这题就是一例。
小孩说,那可能是鲁迅为了多赚稿费吧!然后神秘地问我,你知道“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吗?
我脱口而出,就是卧具啊!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旅居在外,夜半无眠,睹月思乡的情景。
小孩说,你错了,是井台上的围栏。
于是我们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有人反驳了——
今早醒来,觉得问题未已,于是又找了一些材料看,居然发现小孩说的竟然可能是正确的,这个“床“字,99%的成年人弄错了!
最有说服力的是这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李白著名的诗句妇孺皆知,但是你能说出这里的“床”指的是什么吗?想必十人中有八九位会解释成“睡床”。我市有位年近六旬的退休教师程实,却对此解释产生了怀疑,经过一番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床乃井床,即井台上的围栏”。这一考证结果不但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一幅《<静夜思>诗意图》。昨日,退休教师程实向记者讲述了他考证的过程。
女孩读诗促使程实考证诗意
“这首再简单不过的诗流传了这么多年,大家早已对它非常熟悉,而且,诗意基本也被理解为诗人躺在床上,看见床前的月光,以为是秋霜。要不是一次无意中听到一位小女孩讲诗意给我听,我还不会对它在意。”1946年出生,现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的程实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小女儿正在念这首诗,程实就让女孩讲一讲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她用稚嫩的声音说,‘诗人睡觉醒来,发现月光照在地上,像落下一层霜……’”当程实提出,“这么解释一定正确吗”时,小女孩坚定地告诉他,这是我们老师讲的,他就让我们这么说。
程实原本就喜欢刨根问底,一听女孩这么说,马上想到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月光即使能洒在床前,但霜是不能落到室内的,所以,不能写出“疑是地上霜”。这样比喻完全不恰当。程实马上询问了几位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大家都将“床”解释成睡床。
李白所言的“床”应为井床
“至于考证的结果,说起来十分简单,就是将‘床前明月光’一句的‘床’理解为井床,而井床是井台上的围栏。”程实笑着告诉记者。如果李白写这首诗时真的是从床上醒来,他不会将室内的月光疑为秋霜。
昨日,程实拿出《辞海》给记者翻看“床”一词的注释。其中,就有一项释义为“井上围栏”。“诗人背井离乡,在冷落的深秋时分,一个人站在井台上,望着天上明月,看到围栏处洒落的月光,勾起思乡之情。显然,这样的解释更为妥当。”
程实的论文《新议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字》发表后,揭开了文坛多年的错解,即《静夜思》中的“床”不是“睡床”而是“井床”。论文不但取得了版权,而且被广泛转载,并被译成日、英文在国外流传。
希望建造诗意图雕塑
程实说,他能在古诗文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已经离世的父亲。“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亲就将我抱在怀里,教我背诵古诗。”在为程实讲解《静夜思》时,父亲就告诉他后来的文人在理解这首诗时一直存在争议。这为他以后的对此深入研究给予启迪。
论文发表后,“创作一幅诗意画”的想法一直在程实脑海中萦绕。当和好友年画画家齐世坤提及时,两位大连老人一拍即合,《<静夜思>诗意图》应运而生:云淡风轻,月光清朗,远山朦胧。诗人一身文人打扮,昂首于井台之上、围栏之旁,吟诵诗作。
大人们,你弄错了吗?
扬州雅痞
20160119晨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