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正确培养小孩之二:适应体制化生存

(2013-11-12 12:09:16)
标签:

杂谈

如何正确培养小孩之二:适应体制化生存

郑兴铭(专栏笔名:扬州雅痞)

周六,我带孩子上电影院看了《雷神2》。该片果然很二,很雷,神器“悠悠锤”尤其外焦内雷。为了弥补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家就挑了《肖申克的救赎》一片,陪她一起看。

因扬州雅痞最近老思索着小孩的教育问题,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对它提及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一词颇感兴趣。

瑞德解释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因不想出狱而不惜伤害狱友时说:“老布没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50年的牢,成了井底之蛙……”而当瑞德坐牢40年获得假释,在超市上班时,他连小便也习惯打个报告——“不打报告我一滴也挤不出来”——这自然有些许夸张,但体制化的威力却可见一斑。

何为体制化?影片中安迪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同时他还说了:“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不妨这样理解,电影里监狱和社会是体制下不同的两种生存环境,分别代表着管制和自由,法官、典狱长、预警等是体制的主动者,律师等是其帮凶,安迪、瑞德、老布则是体制的被动者。回到小孩教育问题,小学不就像一个监狱,安迪、瑞德、老布等就是不同类型的学生吗?——其他角色不作比喻,大家自己对号入座。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些强制性措施和辅导性引导,让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时,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扬州雅痞认为,电影中安迪、瑞德、老布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学生:老布主要是会读书,瑞德主要是会处世,安迪则二者兼备,并且满怀希望、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三人离开了受管制的监狱,走到没管制的社会时,命运就因此而迥然不同了:老布因不适而自杀;瑞德刚开始也不适应,彷徨、痛苦、挣扎……幸好有安迪早已布好的指引,成功到达了彼岸;安迪则非常利索地按照自己设定的路径,直达彼岸。

很显然,学校教育的最佳产品就是“安迪”。所以,爱孩子,就不要让他变成书呆子;爱孩子,就想方设法让他会学习、善思考,点燃他心中的希望,让他朝着目标前进……


谨以证严法师“四它”结尾: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