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人
(2010-05-24 10:27:03)
标签:
情感 |
分类: 世事实视——还原因果 |
然则独手拍击之声又何若?
美国人塞林格50年代在其名作《九故事》的扉页上,赫然就写着这句禅宗公案。现代人行色匆匆,日夜奔忙,但内心呢——我们的内心是日渐充盈,还是野草疯长?
上周的某日中午,经过某写字楼门口,惊见一中年女子坐在草坪边的石围栏上抱头饮泣,纤瘦的肩膀在不停抽搐。而她漂亮的跑车,引擎还开着,停在她的边上,仿佛在陪着她呜咽。行人都是一瞥而过,没有一个上去探问一下,安慰一声,包括并不急着赶路的我。这,对于现在人来说是一个很典型的场景:当我们悲伤的时候,离我们最近的是物,而不是同类。我们焦虑,我们试图通过赚钱解除焦虑,通过消费解除焦虑,通过玩物解除焦虑……我们一步步走向玩物而丧人!
我们最好或最渴望的朋友,是IPHONE、是ROLEX、是BMW、是东部华侨城天麓……而不是曾与你臭味相投的黑仔,现与你日夜同眠的阿娇……
现在夫妻生活的典型场景,是夫妻同躺一榻,而各自通过家中的WIFI用IPHONE上网游玩。
我们认为所有的交往都有功利,而不是寻求心灵的相依;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永远不够,而不意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我很庆幸我曾经的经历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在闭居写字那几年,我交往的圈子主要是网友、山友,我们聚会时从不问对方的职业、姓名,费用AA;我在西藏浪荡那2个月,几个人一台残车,走在阿里的大地上,第一次惊觉生命的短暂而渺小。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自然“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而,“独手拍击之声”你听过吗?静下来试一下吧,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充盈、敏感,你一定会听到的。
扬州雅痞铭2010-5-24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