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世事实视——还原因果 |
文/扬州雅痞
中国人普遍信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一直喜欢争先恐后。飞机还没停稳,便纷纷离座取行旅物品、往机门挤去,已是见怪不怪——虽然总得飞机停好,打开门后才能下飞机;很多夫妻连种都没播,就开始进行唐诗、音乐等胎教,唯恐后代素质不高,亦可为佐证——现在看来这层担心确实不无道理,君不见有条件的父母纷纷送小孩出洋“回炉”?
明白了这层道理,那天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的“实习进了夜总会”时,我就觉得江西省文艺学校萍乡分校他们真是深得个中精髓,特别是在镜头前振振有辞宣扬“学生早进染缸论”的何家全校长,应该要树为“教育产业化”的模范,而全国的艺校都应成为“教育产业化”的样板——他们不但不想别的学校那样向学生家长伸手要钱,或让学生向银行贷款助学,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学校和自己创收,以及通过他们培养的人才,使夜总会的舞台得以“活跃”和具备“专业水平”,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我们的老祖宗不愧深明“中庸之道”,除教育我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外,还教育我们“见好就收”,甚至连死也得早死,否则会坏了晚节。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西汉王莽,俗语就有“王莽早死是好人”一说。据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相关篇章,王莽当年“折节谦恭,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但他 “既知人心归己,乃眈平帝,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所以说“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
把这道理验证于现实,也确有道理——褚时健、成克杰、程维高……如果他们早点退下来,哪一个不是能人、清官?功亏一“岁”,真是可惜!建议国家规定以后58岁退休,就不会再出现“59岁现象”了。
都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既然是花朵,偶尔点缀一下舞台,无可非议。但这花朵要开得灿烂、开得长久,要结果,还是得回到适宜的环境中去。夜总会的舞台,虽然在何校长等一干人眼里是艺校“教育产业化”的最佳平台,但难免乌烟瘴气、灯红酒绿,很快会让那些十六、七岁、尚未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花季少女枯萎的——尤其是瞒骗家长、以毕业证来要挟学生,更是万万不该。
不错,社会是个大染缸,人迟早总得进去。在目前的情况下,教育者只要对学生尽到唐代韩愈提出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就不错了。学生拿到毕业证,出了校门,只要不违法,爱怎么染是他们自己的事。正如人总有一死,但我们就不能以此为理由,叫何校长等一干人“你早点去死吧!”
我想,就算王莽等人一早知道自己“早死是好人”,他们也不会贸然赴死的。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说,也有“枪打出头鸟”一说,只是少有鸟们想到子弹会打到自己头上罢了!
前一篇:“亲口”与“亲嘴”
后一篇:“斧头”勿向孩子头上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