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世事实视——还原因果 |
文/扬州雅痞
每次读《论语》,我必汗颜:一方面为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把人性看得那么透彻而自豪,一方面又为人性一直以来似乎停滞不前而惭愧。怪不得有人经常感叹:人异于禽兽者几稀!
前几天一个朋友从北京到深圳与会,茶聚时大家伤时论世,身为国内著名金融学者的他,也对《论语》一书大加赞赏,说每见衣冠楚楚者在讲台上手舞足蹈、舌吐莲花,他就会想起《论语》里面的一句话 “巧言令色,鲜仁矣”。他的学问我不懂,但我知道他是一个明白人,在现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能真正体察并把握最本质的东西,仅这点就足以令人神交了。
如果以《论语》的标准衡量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却不免令人心寒。前不久各方对成都某大学生征婚助学的评论就是一例——
现在有多少人相信爱情?我没见过相关的统计报告,但在我所接触的范围内,大多数人对爱情就像孔夫子对神灵:祭神如神在。自己不相信倒也罢了,但王军称为读完硕士,征一富姐结婚,并保证永不离婚,就惹来批评声一片,有说“这样做太功利化了!怎么看都是一场交易!”;有说王军的想法“过于天真,没志气”……后来据报道,在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德国,同是小有成就的大龄未婚女子的电话劝说下,王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收回征婚启事,通过别的途径弄钱,继续学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却要求别人非得相信它、实践它不可,这是什么世道!
也许我们已经在这种氛围下生存太久,早已人格分裂,言行向背,说话像教授,做事赛野兽。西方有句名言:我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却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但现在“我”很幸运,“你”发表观点的权利不需“我”“誓死捍卫”,但“你”发表出来的观点只要与堂而皇之的社会标准不一致,“我”无需分辨青红皂白,先灭之而后快,真是“巧言令色,鲜仁矣”!
我读历史,从中发现一条干事情的“终南捷径”,就是:欲成就某事,宜先神圣化。科举制度早已取消,但“北大才子不能卖猪肉,中大才子不能卖咸鱼”的谬论依然大行其道。正因读书尚如此神圣,大学扩招滥发文凭、教育产业化高收费才会风生水起。
秦始皇早就看透读书人的利害,于是焚书坑儒,谁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利森在回耶鲁大学给学生演讲时就说,你们这些人或许会很幸运,辛苦读书拿到文凭后找到一份好工作,给我和盖茨这些中途辍学的学生打工——真教人“斯文扫地”!不过也说明读书并非天大的事。
我n年前在某学校里混文凭,因为家里穷,就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每周有两个早上跑到女生宿舍门口扫地,每次赚两块。当时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自嘲是“斯文扫地”。毕业后到某国企工作,才发现干事的性质主要就是给领导擦屁股——有时你“欲”,领导还未必肯“施”呢!这样一想,人家王军征婚,找个女大款靠靠,算个鸟大的事?
后一篇:职场寓言:鹰和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