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塔罗一对一

(2013-07-06 21:01:38)
标签:

星座

分类: 塔罗牌随想

7月份,我的几个私教学员正好有时间好好学习,于是我一周中一半的时间都在上课。
    早在工作室开张的前两年,我很少收私教的学员,除了极个别原本就是朋友的关系,所以才应允一对一学习。我有一个私教学员,一直在我这里学习了两年。我们从一开始的很认真的提纲式学习到后来变成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每张牌和人生的意义,这一讨论就讨论了两年。有一次,我有点不好意思,说:你觉得这样的私教对你有帮助吗?因为我心里会认为说如果有个老师教你两年的塔罗,还未让你毕业,那老师是不是有些问题?哪知道我的学员说:每次和你讨论都让我挺有收获的,我觉得这就是我学习的目的,我不是为了成为塔罗师而来学塔罗的,我把它看成另外一种需要了解生活真相的途径。学生对我的肯定,让我知道我的每次教学其实都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以前也有同行说一对一教学太吃力不讨好了,本来讲一遍的内容,要对着不同的人讲很多遍,这是件很累人的事情。我的理由不太一样,那是源于我不是太自信,我不知道一对一能带着学员走到哪里?我怕时间太长,学员失望,时间太短,又实在难以教出一个合格的塔罗师。所以这成了我悬隔着的迟迟未落定的工作。
    今年年过后,我的很早期的学生有人提出来想进一步学习,她知道我的塔罗方向是心理和灵性成长,她非常希望更多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于是能够讨论学员自身感兴趣,而我本身又擅长这个项目的提案让我蠢蠢欲动。很快,我发现一对一并非只是那种纯粹的教和受的关系,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收获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首先,是学员会很自觉的去准备想要讨论的内容板块中相关的问题和感想,这加大了私教的学习效率;其次,因为是完全根据学员的进度走的教学,我们就会有时间有的放矢在每一个部分,弄懂,并且能实际运用;另外,我个人觉得一对一也是我一直以来的风格和习惯,长期做个案,让我擅长关注和倾听,并会很细节化的帮助学员理清楚每张牌的实用意义。尤其是做实占练习的时候,因为可以细细的分析牌,和感受牌,很多学员会惊奇的发现牌和自己之间的深刻共鸣性,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牌“影”,而借由这种领悟和深入来把握牌“感”。

   就像我7月刚开始学习的两、三位学员,每次课堂中小占卜里所刻印到她们心上的牌“感”,让她们已经小试牛刀,在周围的亲朋好友中立即刮起了“塔罗”风。 每次来上课的汇报环节,精彩的内容让我惊讶连连。同时她们也为我个人的教学系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反馈。我们会在一起修正和讨论牌的多种实际运用性意义。
    我本身擅长深入分析,在团体教学中,因为每个学员的开放性不同,有时会有所保留而不走到太深的地方。因为没有很强烈的感受,学员就不具有牌感,只是很表面的记住牌意,牌数一多,遗忘也越快。从07年开始做团体,我会发现能在团体中最后真正走到能做实占的人数量有限,大部分都会进入一个瓶颈期,解牌阻力很大。阻力一大,退缩也迅速。因此一对一的教学会让学员体验到塔罗很浓厚的象征意义和个性化显现。同时一对一的教学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为我理解每一张牌提供了很丰富的背景资料,我和学员往往会就一张出现的让我们很意外的牌,讨论到我们彼此都清晰为止,而我的塔罗字典也由此又丰富了一条。我印象里,我讲元素,每讲一条表现,学员就会偷笑不已,反馈说,神准,完全就是这个样子的。那是因为组成我内在的塔罗词典已经由不知道多少位学员和客人填充过内容了。
    当然,还有一点和我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想在咨询的路上走的更顺利,每个咨询师都需要有一位个案的督导老师和体验老师,保持完全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只有在一对一的教学甚至是治疗中,才有机会安全的碰触到很多东西,治疗好咨询师,让咨询师有个健全的人格去工作。我带着这个想法进入了塔罗业,我当年找到ASHIKA老师,询问老师可否一对一的时候,我知道对于ASHIKA来说我是第一个会提出这个要求的塔罗师,在ASHIKA之前,我也陆续找过国内比较有名的几位塔罗师,很多都婉言谢绝。但是我自己的目标性很清楚,我需要一位老师能帮我理清我的个案,同时我想拿我自己做塔罗牌的“小白老鼠”,去体验牌的作用和意义,接受塔罗的引导,让自己的内心力量更强大。ASHIKA非常高兴的接下了我这个学生,他常常说我们的学习,在进步的是两个人。我也很高兴,今天我决定开放我自己,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我知道在时间和经济上来说,一对一教学的波及力有限,但我却觉得通过它不仅是在培养一个可以做解读的塔罗师,同时也是在培养一个对生活有正确态度,对人生有积极意识的塔罗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