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昨天晚上的解读课上提了很好的两个问题,其中有个问题几乎让我一开始思维有点绕圈,在后期才理出个头绪来,如果不是学生那么积极的思考,我想我的思路或许就会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兜转,很高兴她问,让我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我想这两个问题,或许在我们学习塔罗的人身上也都曾经疑问过。
问一:塔罗牌里总是会呈现内在心理的部分,是不是用塔罗,等于在用心理学做事?
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说要把塔罗对等于心理学,我更乐意说它是一门古老哲学。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只是在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心理的各种现象实验化,以及总结和统计。在塔罗里,它所包含的知识远超过心理学,对塔罗的整体把握,塔罗师如果想提升也同样得超越心理学。但是我还是会用很多心理学的技巧知识去讲解塔罗牌,那是因为第一个很实在的原因,我早几年的临床心理学工作的潜移默化,让我一下子难从那些用习惯的语言里摆脱出来。所以我转型成心理塔罗师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二个,塔罗里的很多思考方式,诸如因果法则,诸如愚人之旅所对应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其实都多少和现代心理学的很多研究是不谋而合的,这并不是要把塔罗牌现代化,或者归功于心理学,我觉得反而是彰显了古老哲学的那种智慧性,现代心理学就如同一种白话文,将塔罗牌翻译成了更贴合我们理解、消化体验和内察的某种语言。
另外,其实塔罗师是哪种类型的,也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成为预测型的塔罗师,也可以选择成为治疗型的塔罗师,你可以选择成为断言式的塔罗师,也可以选择成为互动型的塔罗师。没有好或者坏,我个人觉得我会走上这条路,也源于命运对我个人的安排。我觉得心理学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我理解塔罗牌,能让我既不忽略掉环境给求卜者带来的现实意义,也不忽略掉求卜者自身的内在情绪,情感体验和各种觉察。
问二:有没有一副塔罗牌的画面是最准确的。如果用不同的塔罗牌来解答同一个问题,不是会因为画面的不同而造成理解不同?
这个问题我当时听到,一开始没理解对,我以为学生问我的意思是如何去学习和把握不同的塔罗牌?后来才搞清楚问题。我想分几个步骤去解释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要衍生出来的相关考虑。
首先,因为当时候我们比较了马赛牌和韦特牌,学生觉得马赛牌要记忆意义会相对难些,因为马赛牌的小牌没有画面的呈现。当然,78张牌本身的设计在当时就是一个颇为完整的系统。秉承传统的塔罗思想精髓的塔罗师,在后期延续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绘制画面,都是遵从78张牌想表达的完整意思的。我在新年的课程里将会用几何图形去表达给学员。
皇后呈现的女性在对生命、对大地一切的情感、精神和生理传承方面的角色是无法和皇帝牌来等同的。每个牌都在那个系统里有各自独立想要表达和传递的角色意义。那就是CARL
JUNG强调的原型。塔罗帮助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原型力量,并疗愈原型力量当中的伤痛或是解除原型力量的束缚,最后到达完整和卡巴拉树上的皇冠的深度。除去画面细节,我们可以想象78张牌从古至今都在统一表达一套理论,从A牌到B牌相差的内容不需要被过分考量。
可是,撇开系统,塔罗牌的被设计,又带有某种塔罗师个人的独特性,他理解整个系统,甚至是创造和扩大整个系统,都势必与他的生活觉察深度和个人的喜好(比如色彩,画面的风格等)有关,你会发现塔罗牌同张牌上,细节就会有不同。在这里,我强调学塔罗的人从一种固有的思维中跳出来,并不是塔罗创造了这个三维世界的运行方式,这个三维世界的运行方式是显然高于和囊括了任何一种呈现方式的。一个塔罗师穷其一生在完成的深度并不单单只是78张牌的理解,而是通过这个窗口去看那个三维世界的整体运作方式。 求卜者求问事件的某个意义如果是一定要被彰显和表达出来的话,就不会受某张牌的画面细节所局限。
我个人的习惯是,只有当我发现了整体议题后,我才会有目标性的选择和求卜者去讨论整体议题掌控下的画面细节。塔罗师在解读的时候,首要是通过几张牌去掌握事件背后关于那个人在系统中存在的不违背规律的发展相貌,塔罗师不应该只做一张牌一张牌的单独解读(这样的解读未免碎片似),求卜者想听到的也一定是完整的解读,关于事件的影响、发展、变化等等。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我们会以偏概全,只抓住一个画面细节不放,而忽略掉所有牌统一呈现的议题。
那画面的不同是不是真的影响到解读,然后影响求卜者的命运呢?我想我的学生应该是在担心这个吧!
站在预测系塔罗师的角度,如上所说我们会比较循规蹈矩的完成一个构架下的解读。但是从治愈系塔罗师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的任务并不是在完成预测,而是对求卜者(个案)的一次突破性引导。我的老师ASHIKA就会经常强调,看来越完善的构架,越是容易让解读的治疗性得到阻滞。所有的牌都成了一个很完美的解释,却没有帮助到个案找到突破口,为什么要跳出系统,而跟着画面的流动去感受,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地方,为个案打开那一道独特的,他一直忽略的窗。塔罗师有时候会觉得给自己做解读是很费力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塔罗师个人建构的塔罗系统很完整,就会常常找不到启迪式信息。ASHIKA说,那是因为你在看你自己的牌,你一直在用你惯用的方式,所以无法突破。有时候使用不同的塔罗牌,就好像和一个不同的塔罗师在对话,从他设计的牌中,细节的不同之处看到你思维中的盲点和新智慧。
比如禅卡中的“参与”,传统意义上韦特牌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欢庆时刻,它也可以表达“参与”,“在一起”,“合作”的主题。但是禅卡的细节更有启发性。在我们这个真是的世界里,有时候看似我们在参与,但是参与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后期的收获和结果。这个曼陀罗具有一种品质,就好像在一個佛周围所形成的能量场,在这个能量场里面,所有奉献出自己力量的手,都是统一的姿势,左手朝上表现为接受,右手朝下表现为付出。它就好像一朵花,一种平和进入的力量,自由的给予和接受的力量让这个整体看起来更美。回到我们自身上,我们常常在参与很多事情,但是我们无形中出现的情况,要么是不付出,害怕受伤,于是拼命抓住。要么是害怕失去,然后不断付出,结果到达某个程度,我们会因为失衡而挣脱一段关系或者一个团体。“参与”的曼陀罗花,在暗示我们自在的付出和接受,时常看看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抗拒而不愿意接受,或者是因为我们自己害怕而不愿意付出。
http://s7/bmiddle/542b15c0hd322ebaeb2f6&690
我觉得尝试用不同的牌,不是为了解读更加的准确,而是为了通过解读为每个人的心打开一扇可以呼吸的窗。我们会陷入困境,会受挫,往往因为我们的思想还有很多的死角。记得曾经转过一条微博说,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在塔罗的运用里没有绝对需要保持和遵循的系统或者结构,一切只是为你自己明确的目的和想要完成的部分去服务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