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龟背上的村寨——河南卫辉小店河清代古民居群
标签:
杂谈 |
http://www.haww.gov.cn/admin/upload_file/2010/6/8/20100608083834.jpg
http://s13/orignal/4ab97cd4t59603348b44c&000
图9
http://s9/orignal/4ab97cd4t5960352be628&000
小店河环境幽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更具特色,从远处看像一巨龟,头指沧河,如“神龟探水”。古村寨布局合理,规模宏伟,整个村寨都建在龟背上,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龟背宝地。这个村寨坐西向东,纵贯南北,现存寨墙、寨门、10座院落、23进四合院、399座房屋。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依山而建,布局极为紧凑,建筑层次轩然有致,道路街巷蜿蜒曲折,多以青石铺筑,以南北向街巷为主要轴线,逐渐向东西向发散,深入到各庭院内部,井然有致而又富于变化。由于各个院落建筑及院墙较为高大,愈发显得街巷狭长宁静,阳光下小巷两旁剥落的建筑肌理显出岁月的痕迹。
据考证,道光年间,闫氏有三兄弟,由于兄弟三人的生活道路不同,至今村寨留下了不同模式的建筑。老大重耕织,建房保持了中原传统的三门四户的四合院、三进院过厅式建筑,由东向西呈梯形,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不出“三门四户”。老二仕途顺利,复制了京城阁楼式建筑图纸,修建了宫式阁楼庄园,但仍带有中原建筑特色,全庄园四合院、四进院,建筑规模宏伟,大有鹤立鸡群之势。老三生意兴隆,靠官经商、富豪乡里,修建了包括地下室在内的楼阁庭院数座,护院和贫雇农居住的房屋大而阔,且靠近南北寨墙。
小店河民居的合院式建筑多设有高大的台阶,建筑尺度较大, 一些主体建筑为两层,因而使得其内部庭院显得幽深,院落中多种植乔木,大有“深院锁春”之感,高宅大院静寂无声,任由光阴荏苒。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为文秀才院,典型的“三门四户”的布局形式,庭院深深,其间有“守身为大”、“作善降祥”等匾额,彰显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家风。
http://s13/orignal/4ab97cd4t596037606d5c&000
为防匪患,建筑群四周有青石块砌成的防御性很强的寨墙,高达2 m多高,将整个村寨围合成一个完整的群体。寨墙上所有靠村口的房子都在房顶建有瞭望台,除硬山式小寨门外,寨墙对外没有其他出入口。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多为三合、四合院布局形式,主要院落入口多采用垂花门形式,一般左右两侧厢房为三开间,一层硬山建筑,主体建筑多为五开间,两层硬山建筑或卷棚建筑,砖木或土木混合结构形式,屋顶上施青瓦两重,不施筒瓦,一般仅在靠近两山墙附近的屋顶处施三皮筒瓦。檐口处较为平直,以两层滴水收起,滴水图案多取祥瑞之意,如文秀才院中主体建筑的滴水上下两重,上为喜字,下为福字,取 “喜从天降、福在眼前”之意。
建筑檐口以下多设有外廊,有些外廊上下两层,第一层外廊施大小额枋两重,额枋之上施斗拱承托上层挑台,额坊与外廊柱交接处多用雀替,式样精美。外廊柱础雕饰精美,为豫中民居中清代石雕精品。http://www.zhongshe.com/upload/forum/200703/2007032512003511.jpg
小店河民居建筑多施以较高大的石台阶,有些主要建筑的台阶甚至高达1 .5m以上,许多台阶的陡板处、踏步的象眼处保留有精美的浅浮雕石刻。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不仅建筑的做法及建造工艺具有特点,这些民居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家具与陈设,如几案、八仙桌、太师椅、书柜等等,家具造型简洁,雕刻精美,所有连接均为榫卯结构,不施一颗铁钉,严丝合缝的制作工艺依然清晰可见。 家具中唯一可见的铁器是柜子上的铜荷叶,已经磨得发亮的铜荷叶与油彩已经剥落的木家具妥妥帖帖地结合在一起,静默中一起走过了几个世纪的风雨变迁……
http://s1/orignal/4ab97cd4t59603e59c0a0&000
文秀才院一角。
http://s4/orignal/4ab97cd4t596040d62013&000
文秀才院的木格栅窗
小店河清代建筑群的发展、演变,与闫氏家族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清代末年,随着闫氏家族的衰败,小店河古民居群也几经易主,逐渐衰败了。由于财力、物力等原因,从后来对许多古建筑的加建改造中,可以看出建筑工艺的丧失,建筑原貌的破坏。而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维护等原因,许多工艺精美的清代老宅已经面临彻底损毁的命运。小店河古民居群,这座在神龟背上的静静的度过了将近三百年的古村寨,是否能够再次受到深龟的庇护,安然的迎来具有特色的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春天呢?
前一篇:鹤壁大胡村李家大院的历史
后一篇:河南民间古民居——汝州袁窑村寨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