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扁性教育青爱小屋白岩松 |
分类: 青艾工程 |
性教育,关键在暖场
扁注:学校性教育,过去为什么做不起来呢?因为过去都从专业去切入,结果搞成一个什么局面?就是一个学校由一个老师去负责“单挑”,其他所有的领导、老师、家长、学生负责“敏感”。这个样子,当然是不行。青爱小屋的思路,倒过来了。祂是发动群众,普遍参与,未必上来就讲性教育。而是讲“爱的教育”。等到氛围营造起来了,水到渠成,再来弄专业。所以,几家青爱工程基地最近都对内容产生需求,这就对了。这说明之前的三平一通工作做好了,拆迁工作做好了。所以,青爱工程曾经提出这样的主张:性教育,既要讲专业性,又要讲人民性。恐怕人民性还要放在前头。
万间小屋,万方福田
——青爱工程简介(面向爱心人士)
青爱工程,全称是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原来简称“青艾工程”。其首任形象代言人白岩松建议改为“青爱工程”。他考虑到艾滋病和性教育还属于敏感词汇,不利于此公益项目的推行。改为青爱工程,则能更好地推进青少年的爱的教育。青爱工程倡导的青少年爱的教育,具体包括五方面:艾滋病防治教育、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及公益慈善理念培育。这五个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短板。比如艾滋病防治教育,人们一般认为此事与我无关,却不知道近年新发的感染者,90%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性教育,除了社会形态的、指向商业利益的情色教育以外,健康、科学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均长期缺位。整个中国社会,都迫切需要一个有效手段,来弥补这个缺失。
青爱工程的目标是“万间小屋,万方福田”。在全国,挑选一万所大中小学幼儿园,共建青爱小屋,推进爱的教育。在学校创建爱的小屋,实际是开创一个爱的空间。这是青爱工程的一个重要主张。当今社会,大厦、大楼等硬件设施多,但心灵空间、精神空间等软件太薄弱。自06年启动以来,青爱小屋在全国19个省市500余所大中小学幼儿园试点的情况表明,给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当地爱心人士一个小小的爱的空间,只要用点心,他们就不难做出许多快乐和幸福,就不难做出很精彩的成绩。只要你给他一个小屋,他就能孕育大爱。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责,匹夫如何承担?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青爱小屋,大有希望。一介平民,有这个小小空间作为抓手,他就可以耕种自己的福田。
青爱小屋起作用的机理是,通过小屋十个方面功能(牌房师书课,社影讲家功)的建设,帮助学校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开展青爱教育的共识、常识、氛围,指导其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团队,为其提供必要的师资培训、专业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先进小屋的具体做法、活动经验,为学校动员社会资源提供活动平台、公募资质。青爱工程是一个长期项目,视申报和共建青爱小屋的学校为亲密战友,彼此长期进行爱的陪伴,并希望将每个小屋,做成当地的一方福田,重新树立一方社会对于爱和善的信心。青爱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的平台,又给每个单独的小屋提供了背景和动力。小屋虽小,此道不孤。大家如万盏灯火,交相辉映。
就性教育或青春期教育来说,过去学校为什么难以开展?应试教育固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因为切入点不对。青春期教育也好,性教育也好,如果从专业角度切入,就会造成一种尴尬局面:在一个学校当中,由一个老师负责“单挑”,其他所有老师和学生负责“敏感”。这样子,开局就难,搞下去就更难。青爱小屋换了思路,祂发动社会各方,充分暖场,搭好了平台,形成了共识,再来推行专业方面的教育,走群众路线,所以水到渠成,大大方方。
做好一间小屋,需要许多人各自倾注一点点爱心。企业或个人牵头援建一个小屋,不但可以命名,更重要的是回到青春时代,陪伴全体在校青少年,一起学习负责任地爱,重温爱的梦想,重建爱的能力,再造爱的人格。在学校做这件事有一个好处,就是人气旺,组织性强,充满爱的盼望。就像置身爱的过饱和气体当中,你释出一粒微尘,浓浓的爱的气息就会在你周围凝成水滴,就会洒下一场爱的甘露,滋养一方干涸的心田。做这个慈善,关键不在捐钱,关键在能不能看得准,能不能亮明主张,有没有做出姿态。因为只要有人牵头,有人倡导,有人组织,围绕一个学校的企业、校友、家长、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大家一起出钱出人出力,做这么一间小屋,那是大马拉小车,轻松愉快,小case一个。很容易形成一方风尚,引导一时潮流。与早年由一个老师去单挑,像堂·吉诃德那样去战风车,思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