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薯散忆之二——从红薯到山粉圆子

(2007-07-17 10:49:17)
分类: 人到三十古来稀
 

红薯是伟大的。

 

红薯可以做山粉圆子吃。从红薯到山粉圆子的经过是这样的:拣一担红薯,什么是一担呢?就是两大水桶。以前挑水吃,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来挑。因为人家多,都在一眼井里头吃水,泉水冒一晚上也就那么几担。你要是不赶早,别人都挑走了。当然日中也有水,但是太阳一出来,晒着水荡,就长出许多脏东西来,这样那样的小虫都有了,不如早上水干净。一般一担水有一百一二十斤,就是这样的两个木桶。当然,两个空桶也有十几斤,用个扁担钩子挑着,晃里晃当的。拣一担红薯,尽拣大的,长得丑的也没关系,或者从地里挖出来的时候就挖断了,挖破了皮的,这样的又没法久留,容易坏,吃又一时吃不了许多,不如赶早洗成红薯粉。

 

洗了以后就是磨粉。以前是用那种大缸,窑上烧出来的,每家都有好几口,作水缸作米缸,装稻装米装糠装各种东西。冬缸可能是念别了音,怀疑是念蹲缸就对了,是用作厕所当中的容器。以前没有水泥,还是窑上烧出来的东西经久耐用些。所以团团罐罐的特别多。有些缸里边有密密的螺纹,捏着红芋在上头磨,一伙儿就把一根大红芋磨得只剩一个蒂兜,其余的都成了粉了。把一担红芋都磨成粉,一个人磨要发狠的话总也要一上午,磨得腰酸手痛。手上也要注意,又要用劲又不能把手也磨破了。用洗干净的麻布袋把磨好的红芋粉或者说是泥更确切些,装起来,摆一个大水缸,上头放一个井字形木头架子,打豆腐用的那种,把装了红芋泥的麻袋放上头,挑两担干净水放边上,然后就是一瓢一瓢往麻袋里加水,加了水,又是拧又是捏又是挤,直到这一袋出来的都是清水了,说明里头的淀粉都搞出来了,里头的红芋渣把猪吃。都挤完了以后,那个缸不要动,让它在那里淀着。过一两个钟头,缸里的水都清了,粉都淀在底下,白白的,厚厚的,结结实实的一层。把水泌掉,不用担心粉也跟着跑出来,不会的。这样你就见到山粉了。

 

下一步一般是把这些粉弄出来,掰得一小块一小块的,摊在晒腔里晒着。这一般是第二天的事了。晒腔是竹子做的,是篾匠打的。用来晒稻子的。要是两个面对面合起来,就像个盒子似的,又像个月饼似的,不过直径比较大,总在两米左右。用两条长板凳垫着,晒腔摆在上面。用抹布把晒腔里面擦得干干净净,把山粉挖出来,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摊在里头晒。到下午收起来,明天要是天好再晒一天。直到晒得硬硬的,用力捏又一下子全碎成粉,就可以装在一个团子里了。要吃山粉圆子的时候,上楼去挖一碗粉下来,不用太多,平平的一蓝边碗就够做一堆碗圆子了。也有人不说山粉圆子,说山粉卷子,那也无所谓。

 

山粉圆子我也是会做的。一瓢水就够了,一瓢凉水加在锅里,底下用火烧,也不一定要大火了,把山粉倒进去,倒进去立即用锅铲搞,用锅铲把粉疙瘩都踏碎,免得做成的圆子里有生的,有核(念hu),那就是功夫没到家。搞着搞着白白的山粉就凝固了,粘了,黑了,变成晶晶亮的胶状的一团,赶紧揣,揣成扁扁的一寸多两寸厚的一张饼。又要及时翻边,两边都要兴起锅巴来才好。多翻几回边总没有坏处,两边就匀了。一直到现在还不加油也无所谓,不一定会沾锅。看看差不多了,把整张饼子铲起来,砧板早已放好了,临时拿也来得及,不就是几秒钟的事么。这个时候不叫饼子,叫山粉卷子要合适些。把卷子放在砧板上,用排刀切。我们管菜刀叫排刀。排刀嘛就是菜刀了。切大切小是习惯,有的人家女的做事细致,做出来的山粉圆子比一般人家的要黑得多,切得也齐整得多,吃起来也不一样,口感不一样,好像质地要致密得多,有点糨。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后来在北师大念书,有一天早上吃早饭,一个四川的同班同学吃一个煮鸡蛋,说那蛋清的感觉,叫做有嚼头,我当时就觉得这无论如何是个好说法。以前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类似的感觉,我老家的语汇当中大概没有一个相应的词。这是插话了,山粉圆子还没有做好呢。熟是熟了,做菜吃还差点劲。总要加点油盐才有味道。切是切成四方块子。切完之后再下锅,这回要加油盐了,撒点盐,加点油,一般是加猪油,呲点水,盖上锅盖,加一把火,闷一伙儿,盛起来就可以了。这时候一般要吃一个,尝尝可好。有些人家习惯不加油盐,甚至不下锅,切成块子直接装碗里,装成一个小山,上头多撒些绵白糖,看着你就有些舍不得。吃饭的时候,趁热的夹上一个,咬一大口,油油的,滑汩溜蚩的,又不腻,吞下去的时候自己都听到一声响,这才叫吃饭呢。我很是忌妒别人吃饭吞下去那一声响,那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砸吧嘴的响又是另一回事,我就不羡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