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文转载]国人只有走出历史的自卑,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之一)

(2007-02-21 15:56:24)
分类: 人到三十古来稀
收藏本帖[收藏]  
[网文转载]国人只有走出历史的自卑,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wbr>(之一)[回复]
 2007-02-21 07:14:40 新浪网友 zhmg618
【强文转贴】国人只有走出历史的自卑,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之一)
作者:清风之龙
前言
  历史意 识决定着民族精神,对当今中国而言,要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就必须更新历史意识。笔者认为,中国历史教科书 有必要作适当的修改,学了中国历史,使人非常压抑。          
  中国人思想领域最大的问题 就是汉族的衰落和自卑,其直接影响到全体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古代史大体是以汉族为主线的,也符合历史史实,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汉族,使汉民族没有任何自豪感。         
  似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似乎历史上每一个北方少数民族都比汉族厉害,汉 族似乎老是被动挨打,今天的汉族在国内都不能挺直腰杆,何谈全体中国人走向世界。
  之所以给人造成这 种错觉,很大原因是教科书不恰当编排的必然结果。                          
  教科书中凡介绍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都有这么一段话,他们骁勇善战,剽悍无比,但却没有介绍当时汉族 人的性格,尤其是秦汉隋唐时期,汉唐人的民族性与以后的汉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北方民族固然善战,汉唐人更是 好勇斗狠,要不秦汉何以败匈奴?隋唐何以败突厥?这种省略的结果,导致了衰落的汉族以自己懦弱的民族性去推 测汉唐人,结果辉煌的汉唐史也几近于耻辱史。         
                               
  明朝建树不少,可中学历史教科书提到明朝与蒙古族的关系时,只讲土木之变 以及两个皇帝一度被俘,结果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朝和宋朝没有多大区别,积贫积弱,这是违背事实的。          
  明太祖时,曾多次派大军出塞,给北元以沉重打击。明成祖更是五次亲自挥军出塞,跃马草原,
史称“五征蒙古”,对于这样一件功及汉唐的大事,教科书中居然不提。要写土木之变,就要写五征蒙古,不写都 不要写。元朝近百年的统治,已经给汉族空前沉重的打击,使这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一落千丈,其负面影响是 难以估量的。而明朝前期的军事行动,正好可以使这个民族疗治创伤,找回自信。                            
  而我们的教育精英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还要往那块没有弥合的伤疤上撒盐,
还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情吗?当今中国思想界“可为痛哭流涕者”莫过于此。                       
中国历史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有时感觉古代和近代是一样的。
  我对中国的历史是极为亢奋 的,到不是因为他的辉煌,而是因为他的耻辱。小时候读到犬戎攻破镐京,昭君出塞,五胡十六国,匈奴突厥南侵 ,蒙元南下,满清入关,都令我痛心不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会令我痛苦的失眠。耻辱,巨大 的耻辱时刻侵袭着我,使我哀叹,使我悲愤。                
  现在看来,不管是犬戎 还是匈奴,大部分已经溶入了我们的血液,可以称的上是我们的祖先了,可是自唐代后民族间就很少融合,所以对 于蒙元和满清我依然有一丝苦楚,这些毕竟都属于国内民族,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已经几千年了,中国有句古话叫 做不打不相识,战争过后大家还要和平相处,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心情自然平静了许多。                           
  可自1840年后,那些历史上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的西洋人和东 洋人又来到中国的土地上,凶残至极,我实在无法原谅了,因为他们伤得我们很深,这个伤口难以弥合,一不小心 碰一下就很疼 。小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我要率领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纵兵雪耻,让那些曾经在中国的领土上放 过鸟枪的国家深深的忏悔,要让他们知道近代对华政策是他们国家历史上最大的决策失误,我们要以一比十的比例 狠狠地报复,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无数屈死的冤魂,也只有这样,别人才能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你、尊重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