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结构建构框架下的外语阅读技能迁移研究

(2006-11-08 21:57:25)
分类: 学术研究思路和方法

结构建构框架下的外语阅读技能迁移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吴诗玉  王同顺

 

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建构框架来研究(?)阅读中的技能迁移现象,在考察语言因素的同时,主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技能迁移的本质。

1.结构建构理论

Gernsbacher1990)提出的结构建构理论认为,理解的目标是对正在被理解的信息建立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或者心理结构(mental structure)。简单说来,理解由三个主要过程构成:奠基()、映射()和转移()。首先,利用最初输入信息建构一个基础结构,即奠基;其次,当后继输入信息与原结构一致时,就把该信息映射到原结构,从而使其不断发展,即映射;如果新信息与原结构不一致,则转而建立新的子结构,即转移。

结构构建理论将理解者的心理表征建构的结构块()描述为“记忆结点”()。这些结点由接下来的信息刺激所激活,而一旦激活,记忆结点就会传输处理信号。此时有两个重要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即强化()和抑制()机制。处理信号要么通过强化、要么通过抑制结点激活来控制结构建构过程,而理解依赖于对心理结构的有效构建和维持。如果新信息与当前结构相关,就被强化,融合进已经建立的心理结构,或者抑制新的不相关信息。对新的不相关信息的抑制会使之产生更少的子结构,并因此减少理解的记忆负担。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人正是因为不能有效地控制不相关信息,产生和维持了太多的子结构,从而殃及理解。Gernsbacher & Faust1991)进一步提出,是抑制而不是强化导致了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因为实验证明语言理解能力好和理解能力差者都表现出相同的强化能力。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也是读者对所读文章建构心里表征的过程。在外语阅读过程中,L1阅读能力的迁移是否就是阅读者心里表征建构的迁移呢?本文提出以下问题:

(1)       汉语阅读能力是否也向英语阅读能力迁移,尽管两种语言间存在巨大差别?如果会发生迁移,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阅读技能的迁移是否意味着读者心理表征的迁移呢?

(2)       汉语阅读能力向外语阅读迁移时,是否会出现阈值效应?阈值效应产生的认知心里本质是什么?

2.研究设计

为解答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两组实验,试验1测试读者的汉、英阅读能力及英语水平,以研究汉语阅读能力是否也能向英语阅读迁移,同时检验阈值效应是否存在;实验2则是读者的心理表征建构能力,以分析阅读技能迁移及阈值效应的认知心理本质。

3.结论

(1)       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外语阅读技能的迁移是心理表征建构的迁移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英语水平高的一组成功地迁移了L1阅读技能,在L1L2阅读中都做得很好,而英语水平低的一组则发生了阅读技能迁移困难,他们在L1阅读做得很好,在L2阅读中存在问题。这显示心理表征建构的迁移跟二语阅读的成功与否紧密相关。

2)外语阅读技能迁移的阈值效应,是由外语水平与各种心理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工作记忆与心理表征建构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其次,工作记忆还通过它与抑制机制的关系直接地影响心理表征建构。最后,工作记忆与抑制机制在影响心理表征建构的同时还直接受到语言水平的影响。可以说,外语阅读技能迁移的阈值效应造成的阅读体系“短路”是由语言水平与这些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