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祝智庭老师分享——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2013-01-10 21:35:05)
标签: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分类: 技术与学科

2013年1月10日晚,演播楼208会议室。祝智庭老师和我们分享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信息量大,内容精彩纷呈,受益良多。

 

祝老师首先带着大家探讨了智慧教育的概念,为这个概念祝老师带来的是各界对智慧教育研究现状的分享。其中有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King提出的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

  • 学生的技术沉浸
  • 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 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
  • 系统、文化、资源的全球整合
  • 为21世纪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

也有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智慧教育的出现与发展。较早见于马来西亚的智慧学校计划(Smart School),韩国智慧教育推进战略(Promotion Strategy For Smart Education),澳洲推出智慧教育计划。

在我们国家,钱学森曾经提出大成智慧的概念,并将之译为“Wisdom in Cyberspace”,祝老师说这个概念应该是教育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的最佳译法。

如果要描述智慧教育,是不是存在“愚笨教育”?如果存在愚笨教育,它是什么样的呢?祝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给“愚笨教育”画像。

  • 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
  • 凡是以书本知识未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史愚笨教育
  • 凡是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的教育是愚笨教育
  • 凡是割断历史文化,不能继往开来的教育是愚笨教育
  • 凡是自我封闭,不能主动面对国际挑战的教育是愚笨教育
  • ……

这个画像,还可以继续添加~~

 

由此,祝老师给出了智慧教育的定义: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灵巧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人才。

http://ww1/bmiddle/54278dddjw1e0optz5i1kj.jpg

 

 

接着,祝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智慧学习的环境的构成,构成形式会有智慧终端、智慧班级、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网上个人学习空间(PLS)等。这与教育部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近期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两平台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有不同。

环境为应用提供条件,关键还是要落在应用上,所以祝老师,介绍了智慧学习应用发展。这一部分的内容,于我而言非常重要,需要好好消化。

http://s10/bmiddle/54278dddtd3010e52e009&690



最后,祝老师分享的是智慧教育的新挑战。

1.对智慧教育的美好期望

  • 智慧教育环境可以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从而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接受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
  • 智慧教育环境可以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情、智、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
  • 智慧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
  • 智慧学习话剧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辅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2.对智慧教育实践的挑战:如何培养自组织学习能力?

3.对智慧教育理论的挑战

(1)如何从碎片化学习向联通话费学习转化。从碎片化学习向联通话化学习转化:如果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越大,将其关联串通起来,之后的受益越大(弱联系的优势)

祝老师侧重从文化的观点研究信息化,在对WEB的智慧化演进路线的阐述里,感受到祝老师对学科发展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晚辈的殷殷期望。所以祝老师腔调我们应该多动手,应该多做事。对于本科生的培养,祝老师建议让学生先会做事:做网页、做网站、做编程、做非线编辑,让学生有兴趣有感受了,再谈理论。

(2):如何建构21世纪教育学。

从今晚的分享当中,归纳一些祝智庭老师的语录:

1.所谓的做研究,一个是搞对象,一个是搞关系。

2.教育不是要培养知道分子,也不是要培养知识分子,而是要培养智慧分子。

3.教育的基本原理就一条:把学生当人看。

4.教育技术人应该去设计出思维工具。

5.用大数据提炼出样式,也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6.教育技术工作者,做是最重要的,做事第一位的。

7.发展过程:只做不说,边做边说,先说后做,只说不做,不说不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