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就是咱家的后花园

标签:
北海就是咱家的后花园 |
分类: 生活 |
北海曾是京城内著名的一处皇家园林。而北海成为公园,也就成为京城百姓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老汉我今年六十有八,要是虚两岁的话,可以说快到古稀之年了。老爸老妈曾告诉我,1957年的一个夏天,老爸和已有六个月身孕的老妈,到北海公园划船。期间,一条小鱼跃入船中,在马上将小鱼放生的同时,老两位合计,有道是“鲤鱼跳龙门”,这孩子将来就叫小龙吧!于是,我和北海公园的故事,就从那一天开始了。
当我开始记事以后,去的最多的公园就是北海,因为这是离家最近的公园。从出生到25岁,我一直住在后门桥(大名万宁桥)下的帽儿胡同里。出胡同西口由东向西,坐一站7路无轨电车,就到了北海公园的北门。如果沿什刹海边溜达过去,不到10分钟就到了。现在,我住在西城车公庄附近。坐着已经成为网红车的107路,由西向东,没几站又到了北海北门。所以,这公园真像咱家的后花园一样,说去就去。说去了无数次,也一点儿都不夸张。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公园北门里的水闸。看着流水从北海幼儿园方向哗哗砸下,趴在那里看很长时间都不想走。再往后,除了父母带着我去,有时还和表兄弟们一起去,和各个时期的同学结伴去……从西北方向五龙亭、九龙壁、静心斋,到东南方向的画舫斋、濠濮间、琼岛、白塔,都是我们常去的好地方。
刚上小学不久,我们加入了少先队。曾戴着红领巾,参观了北海东岸的少年水电站,那是今生最早的一次参观和科学启蒙。而由水电站向南不远的琼岛上,有一个黑黝黝的山洞,那是我们觉得非常神秘的一个地方。小伙伴们钻进去后常在里面大喊大叫。或许有人曾在里面方便过,山洞里确有一股不好的味道,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老骚狐狸洞”。而在全国乒乓球热的时候,公园西北角一处古建内还曾设置了石砌的球台,发小们常来这里打乒乓球。
当年,我和父母逛北海时少不了要划船。那时还没有脚踏船和机械船,划船就是划有船桨的手划船。我或是继承了父母酷爱划船的基因,上小学时就学会了正划、倒划、双手划、单手划、单双手配合转向划。初中毕业我上了技校,毕业后全班同学也曾和老师一起来北海划船。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大学,全班同学也曾到北海划船,边划船边放声歌唱。
北海是新中国首部校园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诞生地。虽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早已过了“花朵”的年龄,但也是“正青春”时刻。而那时,改革开放已经拉开大幕,《外国民歌200首》再次走进校园,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中许多歌曲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印尼民歌《划船曲》就是其中之一。于是,我们就边划船边唱起了“划呀划呀,快快地划呀”,当时真觉得非常惬意和快乐。
大学期间,我们班以一首根据叶剑英元帅所赋《八十抒怀》创作的歌曲,拿了全校歌咏比赛第一。排练时,我用当时还很新鲜的“一块砖”录音机,录下了演唱的全过程。全班在北海划船那天,轮到我出节目时,我就拿出“一块砖”,放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混声合唱歌曲。听到自己的演唱由“一块砖”中奔涌流出,同学们都非常惊喜。而当时,夏日的北海夕阳西下,琼岛、白塔都被笼罩在落日余晖之下,与歌中“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歌词恰好形成映衬。
同颐和园、香山这些皇家园林相似,北海公园的一个精彩之处也是园中园,如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每个园中园内都是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老妈当年就对这些玲珑小巧精致的园中园情有独钟,所以我陪她老人家逛北海时总少不了到园里逛一逛、坐一坐。近年来,我和老伴儿逛北海时,一个保留项目,也是逛一逛园中园。
去的最多的曾是画舫斋。我初中毕业后上的技校,全称叫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在校时我们除了学技术,也学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如国画中的工笔重彩。70年代末成立的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任帅英副会长是我们人物画老师任梦龙的令尊,俞致贞副会长是我们花鸟画老师高宗水的恩师。画会成立前,北京美协就在画舫斋举办了北京市工笔重彩画展。技校同学们像过节一样,纷纷奔走相告,前去捧场。画展中当然少不了我们老师们的大作。
虽然我上大学后改学了经济专业,但对一些美术展览依然饶有兴趣。除了这次工笔重彩画展,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前期,北海公园画舫斋内还常常举办各类美术展览,如星星画展、无名画展、社会.自然.人画展等。这些画展关注现实,针砭时弊,风格超前,在京城美术界乃是社会上都颇具影响力。我在上学、工作之余,对这些画展也都是一次不拉,应看尽看。
北海就像咱家的后花园。在后花园内不仅可以观景荡舟、赏画品诗,也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一饱口福。小时候逛北海,小打小闹时会来根冰棍,来冰汽水,来串糖葫芦。玩儿的时间长了,二老就带我正儿八经地搓一顿。记忆中,公园内的餐馆不止一处。但延续几十年,连大名都没变的,就非仿膳饭庄莫属了。
做为以宫廷御膳为特色的百年老店,仿膳也是公园的一块金字招牌。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地方,并非有人想象的那样,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老汉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我们部门的全体人员就曾到位于琼岛核心位置的仿膳就餐。十几个人AA制,在一个包间里吃到肚歪,一共花了50多块钱。10年前,我和老伴儿在美团网团购了仿膳99元的双人餐。在高大宽敞、金碧辉煌的大厅内享受美食,人均半百就可以拿下。
2020年夏季,北京市有关部门为了促进疫情下的居民消费,发放了有政府补贴的消费券。凭券到指定商家消费,可以享受减半的优惠。仿膳饭庄也在指定商家之列。我和老伴儿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此时,仿膳已经从琼岛搬到了北海的西北岸,同样的大气,同样的堂皇。我俩用了一张满200减100的消费券,结账时消费210元,自己花费120元,吃了酱爆肥牛、香菇油菜、咸水鸭、两碗米饭,以及著名的小窝头。
转眼间,北海公园已经开放百年了。老汉我依然和北海同在一条大街——平安大街上。北海依然是咱家的后花园。“我和北海公园的故事”也还会续写新的篇章。
1958年,10个月的作者和父母在北海公园。
1964年,作者父母带作者和表兄在九龙壁留影。
70年代,作者与表兄弟门在北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