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统计队伍壮大和统计事业发展

标签:
我亲历的统计队伍壮大 |
分类: 专业 |
我亲历的统计队伍壮大和统计事业发展
本期讲述人: 潘璠,1982年2月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统计局工作,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局长;2005年8月起,任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2011年8月起,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2015年2月退休。
潘璠
1978年春天,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中的一员,学的是贸易经济专业。198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市统计局,结下了一生的统计情缘。
初识统计,虽苦犹甜
1982年2月7日,我到北京市统计局正式报到。北京市统计局1953年成立,十年动乱时期,只剩下18个同志开展日常工作,号称“十八棵青松”。改革开放后,政府统计工作重入正轨,我入职工作的时候,已经有80位同志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设置了外经统计处。当时只有京津沪及福建、广东等少部分统计局设有外经统计处。北京市统计局外经统计处成立于1987年,我被任命为外经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我们建立了符合外经贸业务特点的数据搜集模式。一方面,把主管部门的数据直接拿过来,如外贸和海关的进出口统计数据,经贸委的三资企业签约情况;另一方面,直接对项目和企业进行跟踪统计。如对三资项目跟踪其入资情况,对开业后三资企业跟踪其生产经营情况等。建立了全方位的外经统计制度,按月发布相关数据,完整反映了北京市的对外开放情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咨询参考。
一套表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1993年,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启动了一套表改革。即从当年年报起,实行农林牧渔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交通运输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固定资产投资等8个一套表制度。每个企业按照基本情况、主营业务、财务状况、劳动工资情况等内容设置不同的报表及指标群。
一套表改革应该是一项改进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的改革。其核心要义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进行设计,统一了编码和指标代码,可以据此对不同报表进行各种排列组合,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但当时统计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一套表“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做法,不太适应企业及其上级单位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方式,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1993年11月15日,北京市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统计局关于实施两项统计改革请示的通知》,拉开了两项统计改革的大幕。一是“认真贯彻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区、县属地统计”。第二项改革,即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工作模式改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当年年报开始,将中央在京企业和市属商饮企业划归区县统计部门统计;第二步其他单位适时跟进。
实践证明,两项统计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此过程中,适应属地统计的需要,区县统计局和街乡统计科层面也不断得到加强。
率先实施在地统计,助力“四大工程”
2000年12月11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本市统计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用1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现企事业单位在地统计。之所以将“属地”的表述改为“在地”,即在于强调按照企事业单位法人也就是基本单位所在的地区进行统计,坐落在哪个地区,就由哪个地区的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在哪个地区。而同第一步的“属地统计”相比较,第二步“在地统计”的单位数量和规模都增加和扩大了许多,其对应的经济总量也远大于以前,工作量和难度也明显增加。
为此,改革实行双轨制过渡,先“条块”同时上报,使用“条”的数据。数据最大程度接近后,再改为使用“块”的数据,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地统计。
北京市在推进统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建成并完善了市、区县、街乡三级统计队伍及其网络,积极扩容改进网络及处理程序。2011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推进“四大工程”时,北京市只需将地方的名录库、一套表、软件平台和联网直报系统实现与国家层面的衔接与转换即可,大大走在全国前面。
因地制宜,推进调查队改革
2005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启动了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即将隶属国家统计局的省级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及企业调查队合并为省级调查总队,省以下调查队也进行相应的改革。2006年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外正式挂牌成立,编制共274人。其中,北京总队市级机关131人,10个区队143人。
多年来,北京市各区县的城调队、农调队已经全部地方化,由地方发工资了。所以,改革初期,北京市统计局获国家统计局特批成立了地方调查总队,把市级三队的绝大多数人员转成市调查队身份。北京局队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在保证调查总队单独行使统计职能的基础上,按照“相融共议、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局队融合”工作模式,这一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认可,并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加强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形式印发部署,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2005年8月,我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队长,在任6年间,建立了市级和区县共200人的国家编制的队伍;与市局系统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各项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完成了国家的各项调查任务,确保了数据质量。
潜心统计科研,推动统计改革发展
统计科研贯穿在统计理论研究和统计方法应用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之中,并对统计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促进和推动作用。2011年8月,我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当时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的工作,一是针对统计科研前沿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并依据研究成果进行监测评价分析;二是通过科研管理,组织全系统和全国统计科研力量开展研究工作,推动统计科研事业发展;三是做好中国统计学会各项工作,发挥好社团组织的作用;四是办好《统计研究》《调研世界》等刊物。
我重点介绍两项工作。一是大数据的研究。2012年起,统计科研所开展了大数据相关研究,出版了课题研究报告,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分两批共与17家大数据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二是办好《统计研究》杂志。坚持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标准不动摇,学术性文章始终坚持从初审到匿名外审的程序,在各种期刊评审、认定中,始终被评为核心期刊,且位居统计类期刊的首位。
(载于2022年8月24日《中国信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