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毛项大峡谷

标签:
走进毛项大峡谷 |
分类: 生活 |
几位老同学筹备自驾去雨岔大峡谷,老汉我便第一次听到了雨岔这个去处。百度一下,果然就有“甘泉雨岔大峡谷”一条,有关的游记、攻略也已有不少,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了。
资料显示,这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几亿万年前,陕北一带发生过强烈地震,使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大的裂缝。又经过几百年雨水冲刷,慢慢形成今天这样的峡谷。而网上那许多有关雨岔的照片更是五光十色、绚丽斑斓,展现出一幅幅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从未见过的由色彩、光线及线条组合成的神奇画卷。很多介绍雨岔的文字都说其堪与美国羚羊谷媲美。后者我是没有去过的。但我想,比谁、像谁并不重要。只要好看,只要神奇,就值得一去。
于是,我们选择昼长夜短的日子出行。出发那天天不亮,我们一行八人就分乘两辆SUV驶离京城,一路西行,傍晚时分到达陕西靖边县城。第二天,我们先游览了距县城半小时车程的波浪谷,领略了生成于白垩纪、侏罗纪时代的红砂岩,欣赏了砂岩上一层层、一圈圈的红色波浪。其中一线天峡谷的景象与网上那些雨岔大峡谷的照片颇为相似,只是有警示牌提示危险,请勿前行,否则后果自负(大意如此),使人望而却步,不敢深入以探究竟。
第四天,按照计划,我们向此行目的地雨岔大峡谷出发。在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前面有人伸出双臂示意停车,并告知接上面通知,因预报有雨,要封路十天。我们想,如果不能前行,应该让所有的车辆原路返回才是啊!但拦路者却引导车辆开进了路边的停车场。我们看看天还未下雨,就和对方交涉,一千多公里专程赶来,不看看太遗憾了;能否趁着雨还未下,我们进去看一眼,快去快回?
对方坚定地表示,有了通知,是绝不会让你们进去的,谁也不敢带你们进去,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但他话锋一转又提出,最主要的这条沟进不去了,我可以带你们去其他的沟里看看,景色也不错。
这时,又一辆车开进停车场,直接停在我们的车旁。车上下来一个年轻人,掏出手机向我们展示存在手机中的一幅幅照片,这些照片中的景色与雨岔真的很相似。年轻人自我介绍姓庄,就在雨岔村住。多少年来,人们对这里的美景早已司空见惯。直到有摄影家发现了峡谷的美丽和魅力,拍出了许多精美照片,这里才开始名声大噪。而他手机中的照片显示的则是70公里外志丹县境内的毛项大峡谷,与雨岔大峡谷大同小异。他表示可以带我们前往。
我们用手机上网查询,发现毛项虽不像雨岔那样,已经在百度百科中有此一条, 但多少也发现了一些有关毛项的文字和照片,表明一是确实有这么一个去处,二是此处多少也已经有了一些名气,三是看照片景色也不错。加上志丹县本早已知名,在雨岔主沟肯定进不去的情况下,去趟毛项也算是不虚此行。经过对性价的综合比较,我们决定跟着小庄的车走。
行车一个多小时,大约十一点时分到达志丹县双河镇,小庄停车建议用餐,说否则进谷再出来至少三个小时,就错过了饭点儿。于是,大家在小饭馆用了简餐,并在小庄的引导下,在一个小商店里,以每双9元的价格租了雨靴。三辆车继续行驶了十多分钟,前面的道路由柏油变成了土路,且很快变得没了路。车辆在没路的土地上行驶、爬坡,直到完全不能前行后停了下来。
在小庄的带领下,我们在山谷间徒步行进。一开始,感觉两旁的山峰及山间的峡谷与其他许多经常可见的山峰峡谷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所谓的小路,或只是来此的游客最近才踩出的一道土印,以致需要我们不断用手去拨开两旁的小树枝、灌木和杂草才能前行。但走着走着,两边山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似乎都要贴在一起了。我们知道,传说中的毛项大峡谷到了。
虽然百度百科中尚无毛项大峡谷,但网上确有文字将其与雨岔大峡谷一并称为陕西的两个“羚羊峡谷”。也有文字称,毛项同雨岔一样,也是当年地震时被撕裂开的一道狭长裂缝。黄土高原的粘性黄土,经过千万年的冲刷,表层已经无比坚硬,并形成了黄色、棕色、褐色、红色的条纹。虽然关于丹霞地貌的定义似乎还存有争议,但我觉得,从波浪谷到毛项大峡谷,以及我们没有到达的雨岔大峡谷,这些景象从地质角度上说,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走入真正意义的峡谷,两旁的土黄色、古铜色、咖啡色峭壁螺旋式地向上延伸,画出和划出一片片、一圈圈优美的弧线。或许是因为阳光、雨露的作用,峭壁中有的部分是裸露的土质、岩质、砂质固体,有的则布满翠绿色的青苔。即使没有阳光,借助谷顶的光线,无论是仰望谷顶,还是平视谷中,都会看到一幅幅冷暖相间、对比鲜明、线条清晰、层次分明的图案和画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千变万化、鬼斧神工。我们纷纷在入口处或单照或合影,把自己定格在神奇大自然的奇特画面之中。
进入谷中,路或宽或窄、或平或洼,宽处可有一到两米,窄处则只能一个人侧身、弯腰、低头,手撑崖壁才能通过。如果对面有人,就只能先进后出或是先出后进了。虽然还没有下雨,但谷底就是存水的地方,所以有些地段已经需要涉水前行。且水下的路面不平,有可能一脚踩到一个小水坑里,尽管穿着雨靴,但弄不好还有可能崴一下脚。于是,便有口令不断从前面传来,“低头”、“跟紧了”、“看脚底下”……
进入毛项大峡谷,从进到出,我们只遇到两拨游客,或者说探险者。除了我们八位都年过花甲外,其他两拨都是年轻人。在峡谷中段,一位年轻人坐在一人高、只半米宽一段峭壁上。我们都惊叹这这么高这么窄,他是如何上去的!小伙子说,我下来之前,可以拉一位你们中间的人上来。大家的目光自然都锁定了同伴中最瘦最轻的那位女士。小伙子在上面拉,我们大家在下面托,终于取得了成功。小伙子说“你们照吧”,然后轻身跃下。原来他是一名警察,确有功夫在身。而当我们大家想再次如法炮制一次时,几个男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把一位男士托举上去。
据向导小庄介绍,这个峡谷可以分成三个段落,其中以第三段景色最美。在走过前两个段落后,前方只有半米宽的路面陡然上升了一人多高。两根碗口粗的树干斜搭下来,人们扶着崖壁、踩着树干攀爬而上,第三个段落到了。小庄征求意见,第三段大约两公里长,你们还走不走?大家都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走完。岂知刚走了一刻钟左右,小庄抬头望天后说,快要下雨了,一下雨就危险了,所以必须抓紧往外撤。
其实,当时的天空还真的没有乌云密布,但小庄说云层比较厚,必然有雨。而雨一旦下来,再撤可就来不及了。大家虽然觉得没走到头、特别是没走完最精彩的第三段有些遗憾,但毕竟安全第一,所以还是听人劝为好。果然,当我们的车刚驶上柏油路没一会儿,大雨从天而降而且越下越大。真的好悬啊!我们在路上多次发出这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