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北京金漆镶嵌厂

标签:
北京金漆镶嵌厂 |
分类: 生活 |
端午期间,看到有媒体报道称,“京城著名老字号企业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举办‘2017海外回流工艺精品艺术节’”、“金漆镶嵌 第二批海外回流工艺精品端午再掀抢购热潮”。笔者顿时为之一振,这可是我四十多年前工作过的企业啊!不过,当年真不知道北京漆器有着七千余年的历史,并在清代达到鼎盛时期;而我们厂的金漆镶嵌则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花丝镶嵌、宫毯和京绣一起,有着“燕京八绝”的美誉。
1974年春天,老汉我初中毕业,因为是地道的独生子、符合上技校的条件,就报名上了一所技校,全称叫北京市特种工艺工业公司(简称特艺公司)工艺美术技工学校。而特艺公司是当时的北京第二轻工业局下属的一个公司,北京市凡属工艺美术类的企业如珐琅厂、证章厂、木刻厂、玉器厂、剧装厂、花丝镶嵌厂等等,也都是这个公司的下属企业。我们这一届180余人,一开始分四个班,后来变成8个班。学制两年,有半年时间在农村,剩下的时间除了放假,一半时间在工厂,一半时间学习了些工艺美术基础知识。毕业后,我和部分同学分到了北京金漆镶嵌厂,其他同学分别去了其他企业。
这金漆镶嵌工艺要细说起来还真挺专业、挺费劲、挺不好懂。按我们在厂子里的时候理解,就是把木制家具刷上大漆,再用各种玉石镶嵌上、用金漆勾画出各种图案图画,使家具变成了工艺品。因为我们厂是1956年公私合营时,由16家手工作坊合并成的国有企业,以致几个车间分布在京城北半部的不同区域内。我在的一车间是木工车间,位于六铺炕苗圃边上。厚厚的松木板子拿来后进炉烘烤,然后制作出屏风、秀墩、卧柜、立柜、电视柜等各种家具的木胎。借助机器的力量,我这个一级工当年一个月能出50套屏风或是秀墩。二车间是大漆车间,位于安定门外的青年湖。大漆用麻和猪血等调制而成,颜色多以黑色或红色为主。刷上几道大漆的家具,运到位于东直门北小街后永康胡同17号,就是我们的厂部和三、四车间所在地,在三车间镶嵌上玉石雕刻的图案,在四车间用金漆钩画上各种图画,大都是花鸟虫鱼、亭台楼阁之类,就形成了最终的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销往国外。我师傅张文太就曾在法国巴黎修活,一呆就是一个月。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老汉我考上了北京经济学院。但与当年的技校同学一直都保持着联系。留在厂里的,如李宝生、王志强都当了分厂厂长,而敖明、胡昕都被评为工艺美术大师,敖明还上了CCTV4。这些同学多数刚刚退休。多年前,体制改革了,特艺公司改为工艺美术总公司,此后大多数企业又都划归区县管理;我们厂由国有变成股份制了,“厂”也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光绪年间著名宫廷漆器艺人韩启龙的第五代传人柏德元成为公司董事长。从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出发,企业的生产车间搬到了河北的大厂,而厂部和诸多销售门店依然都在京城,且多达十余家。虽然当年主打出口,如今以内销为主,但中国的传统工艺为中国人服务也是正解。而且,现在产品的种类、档次真比当年丰富、提高了不少。市场需要什么,厂子就生产什么。国内市场销售火爆,留厂的同学感叹,有钱人真不少啊!但我们这些离厂的老同学还是希望他们把档位和价格降低,让我们平民百姓也能过一把宫廷的瘾。而不管怎样,看到一门传统工艺依然生机勃勃、红红火火,我们这些曾经为之奋斗过的花甲老人也由衷感到欣慰和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