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否既重“者”也重“朗读”? ——给《朗读者》的一个建议

(2017-03-10 14:37:17)
标签:

给《朗读者》的一个建

分类: 文艺

              能否既重“者”也重“朗读”?

                                  ——给《朗读者》的一个建议

 

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推出了新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21825日已经播出了两期。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两期中,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紧密围绕主题,在人物、故事、朗读篇目的设置和选取上,精心设置,精挑细选,使整台节目既有文化又有故事,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收获感动、受益良多。

 

有报道称,《朗读者》的重点在于“者”,而非“朗读”。看来确实如此。以第一集为例,无国界医生蒋励在阿富汗为数千产妇接生,无一例产妇死亡,医者仁心,医术精湛;著名企业家柳传志事业有成,教子有方,且文章也风趣幽默;野花山谷的殷洁夫妇相濡以沫,在打造现代桃花源的同时,也诠释了什么叫诗和远方;而大翻译家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更以自己的学识、成就、精力打动了无数观众。他们确实是好的“者”;但他们或他们的某些同伴确不是好的朗读者。两集下来,除了濮存昕、张梓琳、蒋雯丽和乔臻之外,其他朗读者朗读的技巧、基本功和感染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也有报道说,该节目曾经设想全明星阵容,但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而现在选择嘉宾的标准就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有独特人生经历,或者有些特别的品质值得弘扬。但这毕竟不是一档人物节目,而是一档文化节目;毕竟是以“朗读”命名的节目,毕竟每个人物都要现场朗读。而朗读毕竟要讲究音质音调,讲究声情并茂;讲究逻辑重音,讲究字正腔圆。朗读的能力和水平欠佳,朗读的内容和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为了使这档文化节目更加精彩和感人,建议能够既重“者”也重“朗读”。一是在选择有文化的故事、有故事的人物的同时,把人物的朗读水平也作为一个选拔的标志;二是可以考虑在选择有故事的人物、有文化的篇目的同时,选择一些高水平的朗读者、知名的朗读大家专司朗读。当然,如第二集中杨乃斌的情况例外。因为作为一个失去听力的人,他能朗读就是一个奇迹。

 

             (载于201732《北京广播电视报》)

 能否既重“者”也重“朗读”? <wbr>——给《朗读者》的一个建议

能否既重“者”也重“朗读”? <wbr>——给《朗读者》的一个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