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双十一双十二 |
分类: 经济 |
在前不久的“双十一”再次创造了市场奇迹之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网络商家又紧盯即将到来的“双十二”,期待着奇迹的延续或再现。淘宝网将推出号称本年度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名为“全民疯抢”,折扣空前,商品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包括女装、男装、母婴、居家、数码家电、化妆品、户外、汽车、美食、房产等诸多大类。支付宝也开展了“充100送 100”的活动。其他诸多商家也打出了各种各样的广告,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但客观冷静来看,除非商家“吐血”,推出比上一次更加优惠得多的活动,否则,“双十二”不太可能成为“双十一”的翻版。
首先,“双十一”毕竟是一个已经约定俗成的节日。无论是否真正意义上的光棍,在这一天的消费都是有很大娱乐成分在里面的,即使很多人只是为了凑热闹。
而更为重要的是,国人的整体消费水平依然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消费水平是受有限的收入水平所限的。201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按中位数看,则只有79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按中位数看,也只有24200元。年末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46.1万亿元,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折合成人均的水平,也只有3.4万元。显然,无论是一年的人均收入,还是年末的人均存款,也就是在一二线城市买一两个平米房子,或是住上一两次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收入水平有限、收入预期不定、消费支出分流的情况下,“双十一”也好,“双十二”也罢,都不过是消费行为的一次集中实现而已。
“双十一”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据《互联网思维》一书披露,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淘宝在11月11日的交易额,2009年是0.5亿元;
近日,央行为“保增长”,非对称性地调低了存贷款利率。此后十几天内,国内股市在历经多年“熊途漫漫”之后,呈现井喷式高涨,以致有经济学家疾呼“防止疯牛伤人”。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当居民的存款贬值之后,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去消费,而是如何想办法,让手中的钱不贬值还能升值。在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尚难以让每个人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对多数人而言,即使银行负利率,他们也是不敢把手中的钱都拿去抢购和狂欢的。
作为商家,想方设法促销当然无可厚非。而作为宏观调控部门,不能只想着如何让百姓从自己兜里掏钱,而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放心消费。靠金融手段的作用有限,力撑楼市只能使泡沫更大,根本措施还是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坐实增长的基础;并调整分配结构,有效改善民生,提高社保覆盖面和水平。这样,消费者才能把“双十一”、“双十二”等等,都当做一个节日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