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集中采购为什么会成为“集中腐败”?

(2013-03-03 23:41:43)
标签:

政府采购

分类: 社会

          政府集中采购为什么会成为“集中腐败”?

 

前两天,《北京青年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题目是“政府集中采购不能成为集中腐败”。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采购价格虚高的实质 ,就是腐败问题”。笔者对此深表认同。此前,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5日联合发布2013年《法治蓝皮书》。蓝皮书披露,部分地方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79.86%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高于市场价1.5倍(不含1.5倍)以内的商品达到10678件,占总采购数量的56.1%,高于市场价达到3倍以上(不含3倍)的282件,占总采购数量的1.5%

 

 

近些年,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和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采购”的范围越来越大。召开会议,有政府定点的宾馆饭店;购买办公用品,有政府采购指定的商家;甚至公务车辆维修,也有定点的维修点。指定名单中没有,就不能够报销,甚至不能够走账,确实起到了很刚性的制约作用。

 

 

采取政府采购的目的无非有三。一是经过主管部门考察评估,乃至请一些专家进行论证,以确保商品和服务质量;二是集中面对商家、厂家,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商品和服务价格,节约经费,降低行政成本;三是防止各单位乱花钱,特别是防止单位及相关人员以权谋私,从中牟取个人利益,滋生腐败土壤。

 

 

但是,现实中却普遍存在与其初衷相悖的情况: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价格并不便宜,甚至比一些非定点单位还贵。此次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政府采购已经在整体上与其初衷相背离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决定是否可以成为“定点”的权力不在使用者,而在某些主管部门的主管人。把手握决定权的人搞定,即使还有所谓专家评估,也难免流于形式;甚至也可以对评审专家进行攻关。如此,抛弃市场原则,强化权力部门的权力,同样、甚至更有可能造成权钱交易,产生腐败行为。此外,即使没有暗箱操作与权钱交易,一些定点单位也往往会因为已经成为定点,所以不在乎质量、价格和服务对象的感受了。

 

 

如何防止政府集中采购成为集中腐败,一是要提高公开透明程度。把考察评估决策过程置于阳光下运作,对选择的和淘汰的都要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二是加强对主管部门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不能在限制多数单位权力的同时,扩大了少数单位和个人的权力;三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了解定点单位的价格变化与工作质量,优胜劣汰,随着进行必要地调整。而倘能做到这几点,也并不需要把权力和职责集中到某个主管部门。

 

                            (载于2013年3月2日《北京青年报》)

政府集中采购为什么会成为“集中腐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