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变停车位,真的令人纠结

标签:
绿地变停车场亚运村北京公交 |
分类: 生活 |
笔者每个周末都要到亚运村附近看望80多岁的老妈。她所居住的那个小区,近来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就是散布在小区中的一些非常小的绿地,正在一个一个地被改建成停车场,或者准确一些说,应该叫停车位。
这个小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建亚运村时建成的。当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确实没有考虑到汽车数量会发展得那么快。前些年,小区的便道都被改建成停车位,还安装了沉重的地锁,致使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都只能在狭窄的小区主路上争道。像我老妈这样行动迟缓、听力不济的老人,走在路上就非常不便,甚至危险。但没有办法,否则,越来越多的车辆也会挤占道路停放,影响车辆与行人通行。
但这回不得不向绿地要车位,真的令人纠结和惋惜。因为那些见缝插针的巴掌大的绿地,前不久还长满了灌木、乔木和小草。春天来到时,粉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煞是好看。但转眼间,粉色、黄色、绿色都荡然不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些好看或不好看的钢铁躯壳。如果所有未设地下停车场的老旧小区都照此办理,北京城区的绿化覆盖率一定会大打折扣。不知道还会不会影响空气质量。咱都不希望PM2.5上升吧?
其实,近一两年,北京的公交事业真的有了长足的发展。地铁线路和客流量不断增加,表明很多人出行已经从地上转至地下。而公交线路也不断增加和优化。加之“双号行驶”、购车摇号、油价上涨(近日下调)、停车费增加等因素,“首堵”的情况真的有所缓解。笔者无论是乘公交上下班,还是到较远的地方办事,感到确实比过去方便多了。如果再能有效地治理公车,交通状况一定会有根本的缓解。我们真的可以在多数情况下乘公交出行,不必让更多的汽车挤占我们有限的生活空间。
当然,在已经车满为患的情况下,总要给那些没到报废年限的车辆找个地方呆着。笔者设想,可否借鉴一些胡同区的做法,在一个小区内找一个大一点的地方,建一个平面、或有条件的话建一个立体的停车场,集中停放小区内的车辆。做为车主呢,您多走两步道,还可以锻炼身体呢。再说,让小区多几块绿地,您不也是受益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