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拥挤指数,这个可以有

标签:
五一小长假旅游拥挤指数杂谈 |
分类: 生活 |
据《北京青年报》4月30日报道,“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北京市旅游委首次发布了6个景区的旅游拥挤指数,以指导游客出行。这个指数分为5级,从1到5,数字越大,表明拥挤程度越严重。笔者认为,做为为市内外旅游者服务、引导游客合理出行、避免拥堵的一个辅助性措施,旅游拥挤指数,这个可以有。
旅游拥挤指数,这个可以有。但因为是首次发布,不知道指数的计算是否经过详细论证,科学与否。记得十几年前,刚刚建立旅游黄金周制度时,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制度和要求,对本市主要景区都设计出并计算过最佳容量和最大容量。当时,几乎每天都公布相关的数据。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恰逢7天长假,有关部门每天在媒体上发布,故宫连续3天超过了最大容量。后几天,故宫的游客总量就有所减少了。显然,当时的统计与发布,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所谓拥挤指数,应该是建立在合理容量、最大容量、实际客流量及其三者间合理比较之后的科学判断。
旅游拥挤指数,这个可以有。既然建立了,覆盖面应该可以更大一些。目前仅发布6个景区的情况,广大游客只能据此知道这些景点拥挤还是不拥挤,却不知道哪些景点不太拥挤,值得一去。记得当年计算并公布最大容量时,列入统计制度的至少有40余个主要景点。每个景点每天的流量不同,确实可以使游客对全市的节假日全市游客的流量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而也便于游客参照,并据此调整出游计划。
旅游拥挤指数,这个可以有。即使纳入统计的景点还不多,但既然有了,应该尽可能广而告之。据报道,目前主要是在市旅游委的网站上发布。但是,在出行中有条件和习惯登陆政府机关网站的游客或许还不多。因而,有关信息的发布,一是可以考虑在如《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一些在京城占有率较高的纸介媒体上刊出;二是可以考虑在电台、电视台实时播报;三是可以考虑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主页上发布。这样,其利用和指导价值一定会大大增加。
当然,2012年的“五一”小长假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不久就将迎来端午佳节。过了炎热的夏季,又将迎来中秋佳节和“十一”黄金周长假。旅游拥挤指数不仅可以有,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可以在居民的假日出游活动中发挥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