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够脚踩几条船?
(2012-02-16 21:56:27)
标签:
高考自主招生华约清华北约北大 |
分类: 社会 |
清华、北大同在一天进行自主招生笔试,引发了社会各界一些不同凡响。有人认为,逼学生早作选择,节约了社会成本;也有人认为此举减少了考生选择的机会,自主招生的本质是双向选择。后者以国外大学招生学生可以拿到多所院校的录取通知、以及学生求职可以被多家单位录用为例,认为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有可能从多张录取通知书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学校。
笔者以为,即使没有自主招生,高考统一填报志愿、按分数线录取,其本质也是一种双向选择。而且,一本、二本,多个志愿,总有一个适合你。高考统一招生的双向选择,其实也是多向的,并不是唯一的。你选择了我和他,看我是否选择你;即使我不选择你,还有他会选择你。
自主招生增加了以不同方式进行双向选择的机会。即使“华约”、“北约”只能择其一,也依然是增加了一次机会。而与统考不得已求之次的选择方式相比,自主招生似乎提供了更多进行比较选择的机会。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可以“脚踩两条船”,甚至多条船。但问题是,船是否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因为你最终只能选择一条。如同搞对象一样。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即使亮着24盏灯,你还是只能带走一个女生。但这个人其实未必是最合适的那一个。我就亲耳听到有的家长就孩子是上北大好、还是上港大好而犹豫不决,且家长与考生的意见不一致。
而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清华、北大都希望让考生早作选择?因为中国的高考是一场大的战役,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像发达国家那样,自主招生且自觉把握住质量和信誉,双项多次选择当然是一种必然。但中国现阶段取消统一高考,无疑将导致一场灾难。因此,自主招生只能是一种补充。一切都需要与统一高考的运行机制及时间相衔接。过多的“自主”与“双向”因素,势必对高考的整体运行产生冲击,使各个高校的工作受到影响。最终对考生也未必有利无弊。高考与求职毕竟有所不同。对多数人而言,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高考,真的折腾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