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七成被告曾有多动症的警示

(2011-02-21 07:43:59)
标签:

西城法院

少年犯罪

多动症

杂谈

分类: 社会

 

 

据《北京青年报》本月初报道,“北京西城法院日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该院对2010年审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发现103名未成年被告人中有68.9%儿时或青少年时期有多动症的表现。调研认为:多动症儿童犯罪比例高,应引起社会重视。”

 

虽然做为一项典型调查,103个案例的代表性或还不是很强,报告的文字表述也有值得推敲之处,但笔者认为这个调查还是有一定参考和分析价值的。如果单从犯罪行为考察,那么有主观因素占主导的,也有客观因素占主导的;有个人原因为主的,也有他人原因为主的;有蓄谋已久的,也有激情犯罪的……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司法部门,还是社会公众,对犯罪行为的判定和认识,更多还是从个人的善恶及家庭、社会的影响着眼,而很少从心里、生理疾患的方面来把握。即使案情需要,有时会在案发后对某些嫌疑人进行精神病鉴定,但也很少针对心理、生理有缺陷者,进行犯罪行为的预防工作。

 

我的一位在国外学医的朋友,多年前曾经告诉过我: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男人的性染色体是XY,女人的是XX;个别人性染色体是XXY,同时具有两性特征,即人们所称的两性人、阴阳人;也有个别人性染色体是XYY,,即所谓超男性,做事容易冲动。

 

我不是学医的,不知道他的话是对是错,是否科学。但我看到近两年一些关于抑郁症的报道,知道这不仅是一种病,而且比例比较高。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给人的感觉是不合群、性格孤僻、过于计较,有的人甚至走了极端,但人们对其往往仅从性格上去进行分析,而忽略了这可能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大量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家人如果能够早察觉,如果能够及时带他(她)去诊断治疗,病情大都能够得到控制,更不会走向极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从社会学的角度、从传统的是非观念来认识一个人,来给一个人做一个鉴定,或是纸面上的,或是口碑上的。从医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的行为,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似乎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和习惯。

 

北京西城法院的研究报告再次证明,生理方面的原因确实是导致异常行为、乃至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从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都需要向整个社会普及必要的医学知识。我们的公检法部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各个单位的领导和人事工作者,也应该逐步把一些心理、生理方面的常识,引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来。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悲剧。这对社会对个人而言,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