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张“禁放”也是一种民意表达

(2011-02-09 21:24:40)
标签:

燃放烟花炮竹

禁放

解禁

杂谈

分类: 社会

 

                放花放炮与坐飞机火车不是一回事儿

 

据《北京青年报》2月8日报道,从除夕零时至初五22时,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194起,上升了104%;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388人,同比去年的350人,上升了11%;未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爆炸和群死群伤事故,但也发生了因燃放超标品种和酒后燃放导致的2人死亡和1人摘眼球的惨痛事故。

 

这个冬天没有雪,风干物燥,无疑是火情大增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不燃放烟花炮竹,也不会引发如此多的火情,也不会付出如此多的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

 

其实,早在“解禁”之前,在“解禁”呼声日趋强烈的时候,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警示如果取消实行了十几年的“禁放”规定,可能带来诸多不利后果。但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且螺旋形变化的。在实行“禁放”规定之前的民意调查中,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支持制定“禁放”规定,因为人们受够了燃放烟花炮竹的苦。可是,在过了几个没有鞭炮硝烟和噪音的春节后,一些人渐渐回忆起燃放烟花炮竹时的快感,终使“解禁”呼声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以致在取消“禁放”规定之后,一些媒体文章称其为“民意的胜利”。但笔者在当时就预言,“解禁”后不久,反对燃放、呼吁禁放的声音又会日渐强烈。果然,无论是网络,还是纸介媒体,重新反思燃放烟花炮竹的评论和文章果然越来越多。

 

在诸多反思的声音中,当然也仍然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监管不力,不能因噎废食,而应从改进管理入手。也有人说,飞机、火车、汽车都可能出事,难道就都不乘坐了吗?改进管理的说法,确实看上去很美。但又谈何容易?除夕夜,全市参加巡视、维护秩序的人员竟多达72万人;“破五”夜晚,“防控力量”达84万人。为了确保每一支被点燃的烟花炮竹都是合格和安全的,为了保证每一个燃放者的每一次燃放行为都是安全的,究竟要动员多大的人力物力、花费多大的社会成本呢?至于有关交通工具的比喻,则完全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飞机、火车和汽车,都是出行所必需的交通工具。乘坐这些交通工具,是出行的需要,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是确保到达目的地的需要。但不放烟花炮竹,我们照样可以过节。我们可以吃团圆饭,看电影电视、文艺演出,可以外出旅行游览,逛商场逛庙会,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在“禁放”的那些年里,少了噪音,少了污染,少了火情,少了伤亡;对大多数人而言,节照样过,而且过得很不错。而恢复燃放,带来了噪音和污染,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部分人的欢乐不仅给其他人、甚至给自己带来了痛苦,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维持秩序、清扫垃圾,这难道公平吗?难道非这样不可吗?

 

北京市曾经在多数民意的主导下实施了“禁放”,又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而“解禁”,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和倾听民意。如笔者这样的观点,也是一种民意的表达。在形成新的共识之前,至少,在今年正月十五之前,还是请燃放烟花炮竹的朋友们小心谨慎一些为好吧。

 

                   (载于2011年2月9日《北京青年报》)

主张“禁放”也是一种民意表达

主张“禁放”也是一种民意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