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anf
panf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898
  • 关注人气:52,4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戮、被杀和死亡,能否混搭喜剧的元素?

(2011-01-27 08:26:11)
标签:

让子弹飞

非常勿扰2

李香山

姜文

杂谈

分类: 文艺

 

 

这些年,岁末年初推出贺岁大片似乎已经成了惯例。这两年,贺岁片的上映和宣传攻势真是越来越给力。看来,拍的,演的,制的,发的,映的,都把贺岁片当成了“站着挣钱”的灵丹妙药。

 

而印象中,所谓的贺岁大片很多被冠以喜剧的招牌。比如媒体的介绍、影院的海报,在不少贺岁片的类型一栏,都标注着“喜剧”两个字。如果弱弱地问一句“啥叫喜剧”,大师们一定会说:傻冒,这个都不知道,别在这儿现眼了。其实,不知道喜剧,还没看过喜剧吗?多年前,看《锦上添花》、《魔术师的奇遇》、《训虎记》、《虎口脱险》,都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常识告诉我们,这就是喜剧。情节有趣,语言幽默,表演生动,包袱不断。喜剧中的好人,即使身陷险境,但一般都有惊无险;喜剧中的坏人,即使必须要死,死的也比较痛快可笑。而无论是历尽劫难、好人终有好报,还是得逞一时、多行不义必自毙,都一般不会有太多的血腥,不会有太多的残忍。因为看喜剧,图的就是美感和欢乐。

 

但这两年,有一些出自名导之手、在宣传上非常給力、并被媒体和宣传方冠之以喜剧的影片,总给人与喜气毫不沾边的感觉。比如去年的《三枪拍案惊奇》,比如今年的《让子弹飞》。时光网上标注《让子弹飞》的剧型,就是“喜剧/动作”。但是,以滑稽或所谓幽默的形式展现人物的死亡,而且绝不是安乐死,这还算是喜剧吗?

 

记得去年“三枪”强势上市时,便有评论说,很多人都死了,但观众依然在笑。当时老汉我就纳闷,死人咋还笑呢?果然,走近老谋子精心打造的客栈,才发现“哥”拍的不是电影,是小品。本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任何生命的逝去都令人扼腕惋惜。即使麻子老板和他的伙计们都有些缺点,但都罪不当死。而他们不仅死了,张艺谋导演似乎还要通过他们的死亡,胳肢并引导观众发出期待中的笑声。比如让那个麻子老板被枪击后、又被土埋时一下坐了起来,但最后还是难免一死,就显得过于残酷。如此残酷的死法儿,却让演员滑稽地引观众发笑,不知导演是咋想的?

 

到了一些拥趸所谓的“姜文时代”,或者说是“向姜文致敬”的时代,让逝去生命的残忍与廉价笑声相结合的努力,真的到了“更上一层楼”的新高度。看着子弹横飞,俺虽绝到不了央视某记者忍无可忍、提前离场的程度,但也绝没有某少女作家“牛X,太牛X了”的感觉。影片中,无论是说谎、贪婪但阴错阳差地混在好人堆儿里的葛优,还是既助纣为虐又身不由己被坏人控制的周润发替身,死得都属于惨不忍睹之列。一个人,如果从腰部断为两截,其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但姜文同学确是安排地雷把葛优的下半身炸到了树上,还让失去下半身的葛优同学说“我屁股疼”,难道真想让观众从中获得发笑的喜感?至于身为导演兼主演,安排自己手持长刀,砍下一个无辜者的脑袋,并以此反衬自己的英雄形象,这在中外影片中真的很少见到,至少在老汉我看过的几百部影片中绝无仅有。加上剖腹挖米粉等既残忍又恶心的情节,这能说是喜剧吗?不仅没有欢喜、喜气的色彩,至少还有些“少儿不宜”,尽管电影没有分级不是姜文的错。

 

相比较而言,我倒是比较能接受《非诚勿扰2》中的人生告别。因为这不是残酷的杀戮和被杀。人总是要死的。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坦然、潇洒地面对。“李香山人生告别会”的意义即在于此。而观众同片中孙红雷那些朋友一样,或欢笑或流泪,都实属人之常情,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然流露和本能所致。看喜剧,收获感动,与喜剧的初衷并不矛盾。

 

有观众说,姜文导演没说他拍的是喜剧呀;别光认得喜剧,这叫黑色幽默。但是,他老人家是不是用包括荤话在内的包袱挑逗观众发笑来着?包括姜文把刀架上假周润发的脖子,发哥那一哆嗦,好像都是要在引人发笑。岂知说时迟那时快,姜文手起刀落,假周润发人头掉落。发笑与斩首,竟在几秒钟之间。说这些引人发笑的情节与台词是喜剧的元素,真还是有些故意的拔高呢。即便如此,如果问杀戮、被杀和死亡,能否混搭喜剧的元素?我的答案就是,后者能,前两者不能。

杀戮、被杀和死亡,能否混搭喜剧的元素?

杀戮、被杀和死亡,能否混搭喜剧的元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