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2010-11-01 19:35:22)
标签:

世博会闭幕

分类: 社会
                      世博的美好时光真的令人难忘

                                              

持续半年之久的上海世博会在金秋10月的最后一天落下了帷幕。闭幕那天的晚上,看香港凤凰卫视的实事直通车节目,主持人卢琛连线前方特派记者胡一虎,两位共同的感觉都是依依不舍。而做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老汉,我此时此刻,真和主持人一样,也有一种隐约的惆怅和不舍。有人说,世博会人太多。不去,遗憾;去了,更遗憾。老汉我以为,这大概就是一种打趣罢了。要不,怎么明知遗憾,能去还是要去呢?而两赴世博,虽都来去匆匆,但真的觉得:去了,就不遗憾。

 

为什么不遗憾呢?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亲历世博的。有人说,人挨人、人挤人,人太多了,排很长时间进不了一个馆。但是,您想来,别人就不想来或是不该来吗?那许许多多在热门展馆排队的观众,明知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却依然不放弃努力,坚持就是胜利,进去了,看上了,也就没有遗憾了。像老汉我这样,哪个馆能进就进那个馆,很短的时间就看了利比亚馆和非洲联合馆,也不遗憾。如果数以百计的展馆,每个馆都到门口就能进,那整个世博会能接待多少观众也是可想而知的,这届世博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就不免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呢,很多展馆固然在馆内有镇馆之宝,比如我们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比如传说中沙特馆里面的球幕电影,但置身馆外,远观近看,那一座座风格迥异、特色独具的建筑,不也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吗?就连非洲联合馆中,每一个非洲国家的地盘,也都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主人都把自己的地盘装点得漂漂亮亮且与众不同。坦桑尼亚馆中,一只长颈鹿置身展馆中央;厄立特里亚馆外,一只沙漠之舟骆驼驻守在门口。卢旺达馆外的屏幕上,一只大猩猩张牙舞爪,好像这里就是金刚的故乡;而索马里馆内馆外,都以蓝色的海洋为主色调,使人不由得想起“索马里海盗”这个专有名词。建设这样一座精致而又庞大的万国之城,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老汉我第一次来世博园,是在4月份刚刚试开园时。那时,绝大多数展馆都没有开馆,一些展馆还没有建好。那一天,一共有5万人入园。第二次,是10月20日,在世博园联合国馆中,参加了“世界统计日”纪念活动之后,在园内走了两个多小时。那几天,据称流量都到了百万人次。我把这种客流量上的差异告诉当地同仁,他们确都自豪地说:这时的100万人,比那时的5万人,秩序要好得多,运转要顺畅得多。在园内走了两个小时之后,我感觉,他们所言极是。

 

半年前来世博园时,万事开头难,工作人员之间的衔接也不是很顺畅,有时给人找不到北的感觉。后来,便听说有加塞儿的,有冒充残疾人的,有乱扔果皮纸屑的。但半年后的前几天,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赏心悦目。虽然摩肩接踵,虽然熙熙攘攘,但没看见有人不守秩序,没看见有人大声喧哗,没看见有人乱扔乱弃。进展馆也好,盖章购物也好,大家都在自觉地排队。特别是那些可敬的志愿者,不厌其烦地用普通话回答各地观众的各种问题。如果说世博会改变了与会国人的习惯或许有些夸大,但我真的感觉良好。至于人多、人太多,其实,人多才热闹。这不就是一个大party,不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吗?正因为如此,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和老汉我才有依依不舍的感觉。而正因为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所以,去了就不遗憾了。虽然时间短暂,但世博的美好时光真的令人难忘。

 

                     (载于2010年11月12日《中国信息报》)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世博会,去了真的不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