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海》到《小路》


标签:
永不消逝的电波深海《小路》影视歌曲杂谈 |
分类: 文艺 |
印象中,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现在正在播出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也一定如是。红色题材,主旋律。虽是老片新拍,但除了片名和男主角的名字外,几乎一切都是另起炉灶,故事新编。有点儿像电视剧版的《风声》,有点儿像另一部《潜伏》。对剧情和人物,各种评论见仁见智,孰是孰非,一言难尽。而不争的事实是,片尾曲《小路》却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情深意长,把一对恋人共赴战场的意境展现得如诗如画,充满了温情与豪情,确对诠释剧情、人物和主题有点睛之效果。但遗憾的是,这首动人的歌曲既不是编导者的新创,也非记录当年抗日战场或敌后斗争的历史歌曲,而是前苏联的经典。
由此,又不禁想起另一部同样题材的作品《潜伏》。在一部接一部的谍战剧中,该剧的影响力和好评度数一数二、堪称经典,主演孙红雷、姚晨也凭借此剧又大红大紫了一番。而这部连续剧的片尾曲《深海》同样贴近主题,且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但这首曲子不仅同样是老瓶装新酒,而且也是舶来品,是把前苏联卫国战争时的名曲《神圣的战争》重新填词而成。
此类例子其实不胜枚举。很多人知道,两年前伴以抗震救灾画面经常出现的庄严、雄浑、震撼的背景音乐,出自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其实呢,《士兵突击》选用的,是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在1992年为影片《1492征服天堂》所做的主题曲。当然,做为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借用经典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无可厚非。但是,无论是谍战剧中的两部上乘之作,还是如《士兵突击》这样的优秀军旅电视剧,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外国的老歌,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眼下影视歌曲创作的乏力。
影视歌曲本是歌曲的一种特殊类型。一首好的歌曲,与特定情景、情节、人物构成的影视画面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影视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音乐作品的影响力和普及程度,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很多好的电影歌曲历经几十年,常唱而不衰。如《英雄儿女》中的《英雄赞歌》,《上甘岭》中的《一条大河》,《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巴》,《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等等。
而从《深海》到《小路》,则表明影视歌曲创作势头渐衰。即使是一个影视迷,也很难脱口而出,唱出当下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歌或插曲,也鲜见有哪首影视歌曲得以流传。为什么银幕和荧屏上新的好歌难寻?或许一是功力有限,二是缺少激情,但更为重要的,或许还是急功近利,只想着速成和多产,难以踏实下来,潜心创作。这其实倒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有才华的音乐人们,难道不想让自己创作的优美旋律,通过影视银屏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广为传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