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利息的初始功能

标签:
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数据银行加息杂谈 |
分类: 经济 |
9月11日,上周六,国家统计局如期发布了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由于恰逢周末,引发坊间各界人士的一些猜测。其中最主要的猜测,就是央行是否会因CPI的持续走高,而采取加息的调控措施。果如许多人士预料,8月份全国CPI不仅延续了上涨的趋势,而且创下了22个月以来的新高,达到了3.5%。但数据发布后24个小时过去了,人们还没有等来预期中的加息信息。
《新京报》9月12日刊发了马光远先生的文章,《加息不仅要看物价,更要看经济全局》。初看题目,以为对加息持反对态度。通读全文后看出来,作者认为“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恰好为防止通胀、利率倒挂和资产价格泡沫提供了绝佳的时间窗口。”笔者以为,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我们很难一言以蔽之,且暂不作过多讨论。我倒是很赞成马先生为防止“更多的钱流入楼市”而需要加息的观点,但无论是反对加息的专家学者也好,还是央行决策层或其他调控部门也罢,总是把宏观大势——其实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做为最主要的因素来考虑,显然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利息的初始功能。而这种初始功能在今天,仍然与亿万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
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早就告诉我们,货币的五种职能之一是贮藏手段。也就是说,经过贮藏,可以保值乃至增值。而利息则是货币所有者因为发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也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金融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处理闲置资金为动力和目的的。货币的持有者之所以会把暂时不使用的货币存入银行,因为银行可以付给他们利息,使他们的货币保值增值。银行以更高一些的利息把钱借给需要资金扩大再生产的企业,完成钱能生钱的过程。显然,银行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借到钱,然后才考虑把钱借给能够还得起钱的企业。这种合乎逻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现在似乎颠倒过来了。
不错,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在不断增长的。但如同凡事都要讲人均一样,巨额存款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相当于住一次医院的平均水平,何况贫富差距使很多人达不到人均的水平。CPI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高达3.5%,意味着多数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贬值。即使1至8月份累计为2.8%,也是高于2年及以下定期储蓄存款利息的。特别是对广大中低收入户来说,此轮以食品为主导的价格上涨,带来其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无疑也是大于平均水平的。
对富人而言,存款不保值,当然可以去炒楼、玩股票、买黄金,但对多数民众而言,手里不能不留一点儿救命钱啊!也许银行认为,只要不受你的手续费,只要存款比不存要少损失,你就还得给我乖乖地把钱存进来,一点儿也不影响我盖办公大楼、买宽敞住宅。确实如此。但我们的央行应该是代表政府的吧?我们的政府是承诺让广大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吧?真要这样想,那就别光想着增长速度,把利息的初始功能都忘得一干二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