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买房,为什么呢?
(2010-09-06 07:48:11)
标签:
27岁买房链家地产光大银行首套房贷杂谈 |
分类: 经济 |
几天来,一份研究报告引发各界人士关注。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联手合作的《北京市二手房贷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日本及德国为42岁,我国台湾地区为36岁,美国亦达30岁以上。《报告》认为,这一数据说明,北京年轻人过早且过于依赖父母力量购房。
这个结论或许反映了当前的一种现实。有分析认为,这种现实增大了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也在一定程度推动着房价居高不下。或许,这也是一种现实。但对产生这种现实的原因,确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父母的依赖和年轻人的不自立。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购买首套房产的年龄确实高于北京等中国大陆的城市。不过,同样是首套房产,或许房屋的面积、质量有所差异,绝对不会是“20年内拆一半”的那种房屋质量。此其一。其二,就是在购买首套属于自己的房屋之前,年轻人主要是租房住,而租房的价格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相比较而言,我国各大城市的租房价格随着房屋售价的上升也水涨船高。一个大学生到清水衙门当公务员,或是其他在平均水平左右的工薪族,月收入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小一居室的租金。如果与人合租两居室或三居室中的一间房,大概也要拿出月收入的一半。如此,租房时间越长,越省不下钱,买房越遥遥无期。所以,只好忍痛咬牙,全家齐上阵,晚买不如早买。
另一方面,遥想在城市房地产业还没有起步的时候,很多机关、企业的职工在年轻时都没有房。条件好一些的单位,可以先住平房,再合住楼房,慢慢以小换大,退休时弄一套三居室。因为租房花很少的钱,可以攒下钱来;因为有福利分房,可以慢慢熬年头。现在,确很多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面积扩大了,质量提高了。但同时,分房的机制没有了(某些权力部门的特殊行为除外)。靠熬年头是没有盼头的。所以,早晚要倾其所有,晚买不如早买。当然,特殊的有钱人有,不切实际、没结婚就要三居室的人也有。但咱是就大多数人而言。
由此可见,靠对27岁买房的人讲艰苦奋斗、讲先立业的大道理是无用的。关键还是要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控制二套以上购房贷款、甚至销售,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改变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使房价真正得到控制。那时,我国城镇的房地产市场和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或许就可以和国际惯例接轨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