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盖棺论定”话《三国》

(2010-06-20 21:17:24)
标签:

新版《三国》

高希希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曹操

刘备

分类: 文艺

 

 

高希希版的新《三国》终于在争议中播完了最后一集。该剧刚刚播出之际,媒体评论几乎是狂轰滥炸,人们都根据最初几集的观感和媒体的报道,发着自己的议论。随着剧情的展开,议论声相对平静了下来。全剧刚一播完,一些媒体又推出诸多概括性的评论和报导。

 

笔者看了新《三国》95集中的大约3分之二,这是我多年来看的最多、最长的电视剧。除了原著的魅力以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想看看这部争议之中的新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最初,感觉与期待相距甚远;再看,感觉还是有可取之处,值得一看;看到最后,感觉真是难以一言以蔽之,非用三句话才可表达到位。一是基本终于原著;二是有一些与时俱进的可取之处;三是大的颠覆都经不起推敲。

 

说到基本终于原著,包括了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基本还是按原著和有记载的史料塑造和演绎的。虽然主创说他们拍的是《三国》,不是《三国演义》,但你的人物和史实从何而来呢?《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虽有差异,但主要脉络还是大致吻合的。新《三国》的情节和人物总体上还是正说,不是戏说和大话,因此就不会有全面的颠覆和重造。不仅人物和情节,甚至很多经典对白都得以保留。虽然老《三国演义》半文半白,新《三国》则是一派今人的口吻,但如诸葛亮一出场时的“大梦谁先,平生我自知”,如关羽独守荆州前假设曹操、东吴同时来犯时的“我分兵拒之”……都是耳熟能详的原话。或许正因为如此,我看新《三国》时,出位的感觉就不是太多。

 

说到与时俱进,就是主要角色几乎没有反派,把每个人都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既可以站在他人视角观察、也可以站在当事人自身视角展示的人。无所谓为谁翻案的问题。曹操也好,刘备也罢,都求贤若渴,爱才如命;都雄才大略,志向远大。试想,他们如果没有不同于凡人之处,也不会把众多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麾下。新《三国》没有强调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虚伪,其实也是有道理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感动,司马懿属下绝望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也同样令人动容。

 

至于经不起推敲的内容,可以这么说,大凡对人物命运或故事情节的根本性颠覆,都是完全不成功的。如编导自以为创新,竟安排张飞那厮到诸葛亮窗下放了一把火。岂不知,这一把火竟玷污了刘备、张飞、诸葛亮三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岂能容忍下属干那下三烂之事?张飞粗中有细,忠心耿耿,岂能未经允许,去坏哥哥的大事?卧龙仙人冰清玉洁,傲雪凌霜,岂是靠一把大火可以烧出茅庐的?如有评论说,新《三国》让司马懿看出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为自保才放对方一马。果如此,这不仅是对原著最大的颠覆,也是对历史和千百年民意的肆意嘲弄。须知,诸葛一生唯谨慎,所以,空前绝后的一着险棋才能够奏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但最好别叫《三国》。

 

新《三国》有得有失,但总结得失,或值得在名著改编时借鉴。

 

                               (载于2010年6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盖棺论定”话《三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