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2010-04-24 18:05:25)
标签:

《弹道》

何冀平

刘国昌

任达华

“3.19”

紫光影城

分类: 文艺

 

 

或许因为题材的敏感,由著名剧作家何冀平编剧、香港导演刘国昌执导的政治警匪片《弹道》在拍摄期间就曾接到恐吓电话。该片在台湾只是在较小范围内放映。或许同样的原因,《弹道》在拍竣两年后才在大陆放映,且同样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样放映范围有限。

 

该片4月9日在京公映。4月17日,星期六,在时光网上查了一下,当天有五六家影院放映。但到了周一,放映该片的只有首都影院的一个放映厅了。于是,事不迟疑,坐无轨电车、换环线地铁、再换无轨电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位于蓝岛大厦五层的紫光影城。4号放映厅内,一共只有六七个观众,但都是如笔者一样直奔这部影片来的。

 

《弹道》全片95分钟,时间确实不长。但节奏紧凑,人物众多,信息量很大,情节引人入胜。期间,笔者有一次抬腕看表,因为感觉自己的视听系统已经接收了许多信号和内容,但此时距开演还不到一小时。

 

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情节的真实。在我们所看到的正式公映的诸多影片中,基本没有以10年之内的真实政治事件和真实政治人物为原型的影片。当年的“3.19”枪击事件,两颗子弹改变了选情,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事情虽然早已结案,但疑点重重,悬念依然,至今没有答案。剧组赴台拍摄,深入现场,查阅资料,作了大量的调研和案头工作。所以,尽管是一部故事片,人物的名字与事件当事人不同,但影片确保了基本情节的真实。一是选举前两颗子弹改变了选情,选前的民调与选后的结果大相径庭。用当事人的话说“让他们赢364天,我只要赢一天”;二是查出了枪击人和其所用的手枪,但凶嫌已“自杀”身亡,案件结案。

 

第二个强烈的感觉是逻辑的真实。在基本事件真实的前提下,做为艺术作品,当然要有创作的成分。因为《弹道》的诸多细节也都符合逻辑,所以,做为观众,我们看不出哪些情节完全真实,哪些有虚构的成分。如黄营候选人吴立雄和他的竞选团队分析竞选形势时,有的幕僚就分析,大陆调动导弹和部队,意在为对手助选,可能适得其反;也有幕僚为其分析华府方面的反映。他们以打亲民牌为由,降低了行车路线上的维安级别。因为吴立雄和女搭档换了位置,导致子弹并未伤其身体。在舍近求远去了内定的医院后,紧急分析形势,接受了幕僚建议,将一道人造的伤口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情节,都合情合理。

 

第三个强烈的感觉是氛围的真实。由于影片的大量镜头是在台湾实景拍摄,且仅仅隔了几年,很多场景、画面、氛围都和当年的电视新闻报导如出一辙,仿佛是历史再现。吴立雄的对手田正与自己团队在竞选总部分析形势。刚分析到要陷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境地时,阿雄的支持者们就来砸场子。很多人群情激愤,破口大骂:我家阿雄要有什么闪失,我饶不了你。那些情景,在“3.19”之后,在陈云林、张铭清赴台时,我们都似曾见过。那些地下电台极度煽情、极具煽动性的话语,都完全来源于现实。老汉我当年就在电视上看到,有人痛哭流涕地说“这样一个爱台湾的人,有人竟对他下毒手”。

 

第四个强烈的感觉是人物的真实。由于阿雄的主演沈孟生、“副统”的主演方季惟、其重要幕僚方正北的主演张国柱、黑帮老大庞天南的主演柯俊雄、枪贩的主演戴立忍、女警察的主演胡婷婷都是台湾演员,其中胡婷婷还是台中市长胡志强的千金,他们扮演的人物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特别他们那些台湾味儿的国语,以及不时夹杂其中的闽南语,甚至个别人夹杂的日语,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包括街头的商贩、市民,田间地头的农民,或操不流利的国语,或夹杂地方语,和我们在新闻类节目中看到的一切太相像了。

 

纵观全片,唯一不合情理的情节,就是任达华扮演的第一主角刑侦局副局长孙学仁的前后变化。在前70分钟时间内,他都是正义的化身,与唯一的儿子舔犊情深,顶着压力去寻找事件的真相。然而,最后时刻,那个无辜的替死鬼竟然死在他的手上;整个案件“被结案”也是由他来宣布。这显然颠覆了所有同类影片中英雄形象,更重创了观众的英雄情结和善良愿望。但不这样,他就将失去唯一的儿子;而同类影片中英雄既救出亲人、又没有丧失原则的结局,或许才是背离现实的良好愿望。

 

无论如何,《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载于2010年4月30日《中国信息报》)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弹道》的“轨迹”,真的引人入胜


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