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新闻不该被娱乐化报导

标签:
小芳坠楼挪威火车出轨新闻娱乐化报导 |
分类: 社会 |
说不准是从什么时候起,媒体新闻报导的娱乐化倾向逐步显现,并越来越明显。当然啦,人在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忙里偷闲阅读报刊,多一些娱乐,少一些严肃和沉重,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利大于弊。不过,新闻的娱乐化表达也要分人、分事儿,要适度,不可过度。
上周四,3月25日,笔者就在京城的报刊上看到两条这样的消息。
早上,看某早报。该报某一版面的某一栏目,习惯用一些对衬的、排比式的标题,对一些热点人物或焦点新闻做一些导读式的介绍。当天早上该栏目的总标题是:各有一“大”。好像生怕读者不明白,还加了一段引言:“一大清早把这拨热点人物叫出来点个名儿,他们的风貌可是完全不同”。下面的几个小标题是:小芳,命大;张希亮,气大;洛德丝,牌大;郑民生,罪大;伏泽,火大。后面的三大暂且不说。被称为“命大”的花季大学生小芳,被不认识的男子从11楼扔下,发稿时还处在昏迷状态,没有脱离危险。被称为“气大”的张希亮老人,因为家庭问题所致,与老伴儿已是无家可归。一个是生命垂危的少女,一个是命运悲惨的老人,被称为热点人物拉出来点名,被调侃被娱乐,还说什么风貌不同。这是风貌的问题吗?同情心上哪儿去了呢?
晚上,看某晚报。该报国际版的醒目标题是:挪威火车演“出轨大片”。接下来的几个小标题分别是:惊,或车撞房一路狂奔;忙,地面空中水下齐搜救;晕,溜车原因无人知晓。细看消息,这是一起火车出轨的真正悲剧,至少有3人在事故中死亡。显然,挪威火车并不是在演大片。而新闻报导题目中的“演”字却连引号也不加,而“出轨大片”四个字虽然加了引号,但把如此一场悲剧比作“大片”,也实在“佩服”版面编辑的“想象力”。加上下面的几个小标题,相关人员显然是以一种娱乐化的看客心态来编辑这条新闻的。这起码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表现吧?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天有喜剧也有悲剧发生。我们希望多一些喜剧,少一些悲剧。但以娱乐化的眼光看待和诠释悲剧,并不能弱化悲剧的色彩,甚至会适得其反。以上两例,如果发生在央视黄金时段著名主持人身上,恐怕早就被网友拍砖了。做为纸媒,也该悠着点儿来。想一想人之常情,想一想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