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只是一个爱的神话
标签:
《花木兰》《木兰辞》赵薇陈坤柔然杂谈 |
分类: 文艺 |
当银幕上出现字幕、片尾曲响起、放映厅灯光亮了起来之后,环顾坐了大半个剧场的少男少女,老汉我恍然意识到:哦,此“花木兰”原来就是一个爱的神话!
想起来,也真有点儿逗。老汉我直到最后一个镜头,还在拿《木兰辞》作参照。因为尽管“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但对这位巾帼英雄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那首脍炙人口的《木兰辞》。超出这部经典以外的与花木兰有关的人物和情节的演绎,都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了。而在这部300多字的作品当中,真正描写花木兰在军中作战的只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区区30个字。所以,任何作品要瞄准这个时间段,其实真是有很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马楚成导演就做了这样的选择。很多评家细细地分析《花木兰》哪些地方颠覆了《木兰辞》,比如为啥前不见木兰的母亲,后不见木兰的小弟;比如木兰到底是哪儿的人,和谁作战。老汉我也在找。开始没找到。后来,一场场大漠中的战斗,使我想起了“将军百战死”。木兰衣锦还乡,家中那台织布机使我想起了“唧唧复唧唧”。但看完全片终于明白,这最大的颠覆就是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和“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颠覆。如此,《木兰辞》的魂早已不在。但也是,如果终于原著,又如何演绎一段爱的神话?而既然是要演绎爱的神话,30个字以外的内容就可以大大省略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女性观众对该片的评分竟比男性观众高出近10个百分点。而且,还有消息报道称,该片“看哭女人,看睡男人”。不过,老汉我既没睡也没哭。
女人们给予好评,当然因为该片塑造了一个女英雄。片中的第一场战斗,魏军被柔然军队偷袭而陷入被动,花木兰拍马杀回,所向无敌,扭转战局。众人欣喜地呼喊“木兰哥”。这样的场面,中外影视作品中也不多见。有人评论说,这是中国版的《圣女贞德》。其实,花木兰比贞德可威武多了。不是吗?上万人都齐声欢呼“花将军威武”。怎能不令女观众扬眉吐气,热血沸腾?
但能够打动女性观众的更重要因素就是“爱情”。有一个叫文泰的男人发现了木兰的女儿身份,默默地爱着她,努力在帮助她。木兰为了不暴露女儿身,而谎认了偷窃的罪名,并因此面临问斩。老汉我当时就想,这个弯儿怎么转呢?噢,是这个男人在关键时刻救了她。木兰状态不佳,文泰出战,被宣布死亡。老汉我当时看了看表,还不到一半时间,男主角就死啦?噢,原来也是为了木兰而“被死亡”。当木兰身负箭伤之后,这个男人为她疗伤;当木兰与众人陷入绝境时,这个男人亮明了自己的皇子身份,只身赴敌营,救了木兰等一众人。这样的男人,岂不比琼瑶阿姨笔下的男主角们更敢于投入、更勇于牺牲、更能打动今天那些天真烂漫的女生?
在《花木兰》中,“花木兰”只是一个爱的神话。有评论说,一看就是女的;那么多士兵都看不出来?其实,看得出与看不出,已不是编导想要表达的主题了。如果片中所有人都和文泰一起认出木兰的性别,也完全无碍此后剧情的发展,只不过是颠覆了“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原著而已。看来,马楚成还不想这样。当然,俺前面也说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恋爱已经是最大的颠覆了。但识破庐山真面目的只有文泰一人呀。谁知道“同行十二年”中有什么故事呢?“花木兰”演绎爱的神话。其他的,就不必太较真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