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魂断蓝桥》,人人都知道是一部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但发行商为了让影片具有文化品味和凸显感情色彩,将其改名为《魂断蓝桥》,正像片名体现的那样,片中的女主角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
 
《魂断蓝桥》是西方电影在东方获得成功的经典。影片以其缠绵悱恻的悲剧情节、演员们细腻的表演、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打动着感情细腻的东方人,片中凄婉的爱情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许就是该片能在东方产生轰动效应的缘由吧!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魂断蓝桥”的名字是有典故的。
  真正的蓝桥在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县城西南的蓝溪之上。
 
“魂断蓝桥”缘自春秋时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种信约的表现。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庄子.盗跖》中都有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据说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翩翩书生叫做尾生,与他情投意合的姑娘相约在蓝桥下相见,因姑娘家中有事耽搁没去,突然电闪雷鸣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尾生执意不在,洪水渐渐淹没了蓝桥,尾生于是抱着桥中石柱溺水而亡。后来雨停了,洪水退了,姑娘匆匆赶来得知心上人已为等她溺水身亡,悲痛欲绝,抱着尾生投入河中,殉情而亡,双双魂断蓝桥。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两个成语:“尾生之信”和“抱柱之信”。而以后就把爱情之中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了。后《国策·燕策》曾写道:“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李白的《长干行》一诗中也有云:“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均赞颂了坚守信约的精神。
  还有一个爱情故事,唐代裴铏所作小说《传奇·裴航》,后收入《太平广记》卷五十神仙部第五十。传说裴航为唐长庆(唐穆宗年号,821年—824年之间)间秀才,游鄂渚,梦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
买舟还都。后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宋元话本《蓝桥记》、元庚天锡《裴航遇云英》杂剧、明龙膺《蓝桥记》传奇、杨之炯《蓝桥玉杵记》传奇均以此为题材。宋刘克庄《沁园春·林卿得女》词:“蓝桥路近,玉杵携将。”
  一个悲剧,一个喜剧。蓝桥之上既有忠贞爱情的凄美,又有碰见仙女的好运,所以以后的蓝桥成了青年男女幽会的好地方,千百年来,成就了多少爱情啊!如今,古老的蓝桥早已不复存在,在古蓝田关驿不远处有一巨石,上刻“抱柱处”三个隶书大字,记载着这段凄美的爱情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