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子文集校释》前 言
吕凤子(1886.7.7—1959.12.20)原名钟濬、濬,字凤痴、凤子,自号凤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术家、教育家。他活跃于20世纪初至五十年代末的中国艺术教育、职业教育和美术创作的殿堂之上,终生做了三件大事:画画、教书、办学校,件件都做到了极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对吕凤子的评价,用张大千的话说,是“名气大得不得了”;用徐悲鸿的话说,是“开启当代的新风,三百年来第一人”。吕凤子先生四十年的办学实践、五十年的教书生涯和六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成就了他被专家学者们誉为美育先驱、画坛模范和一代艺术宗师的崇高地位,他除了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还给我们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但及其宝贵的艺术、教育论著和文稿。然而,当下对吕凤子艺术作品的推崇固然还很不够,而对于其艺术思想、美育思想、乃至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视、研究和传承则更是稀少而疏浅。因此,本书在编辑、校注过程中,本着“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吕凤子、了解吕凤子、走近吕凤子”的指导思想,努力想做到如下几点:
1.求全。本书在收录吕凤子论著、讲稿等文字材料时,尽可能地从多和全上面去考虑,除了以吕去病先生主编的《吕凤子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为蓝本外,还增加了本人近几年来所收集到的自1913年以来有关杂志、报纸上公开发表的吕凤子先生的其它文字著作,特别是增加补充了多篇正则学校当年油印的吕凤子先生的讲稿。同时,本书中有一篇作者与他人联合署名的启事,主要因为目前作者此类形式的文字材料发现较少,故也作为文稿的一个特殊类别而收录。对于吕凤子先生在画作上的题跋,考虑到数量较多,且内容有的比较简单,因此主要是以作者原创、代表作品、重要对象、特别是有关艺术创作评论的内容为主,作了选择性的收录。
2.求真。本书收录的文章以能够确认的写作时间、最初发表或出版时间为序,并以文章最初发表或出版时的原文、档案油印件的原稿为准,除对原文(原稿)明显有误的字词和标点进行改正,对个别汉字按照规范用法作了适当调整外,其他包括作者的习惯用词造句等,均保留了原貌。对于文章的出处以及发表时间,都作了认真的查核,并在校注中加以详细说明;对于之前一些文本的误讹,以及目前因资料所限而无法确证的一些情况,也在校注中作了说明。对于原著中的插图,考虑到印刷及图像清晰的需要,在基本保持原图的完整的前提下,部分作了重新绘制,图下标注文字凡手写体的均改为印刷体,同时本书又适当增加了部分反映文章最初版本或文稿的影印件插图,以增加收录文献的可信度。
3.
求详。吕凤子先生知识广博、学问精深,著作文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而本书所面向的读者又是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各不相同,特别是校注者所在单位还有相当一批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需要,为努力做到“皆大欢喜”,因此本人在注译过程中尽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注释内容力求详尽,并在一些背景知识上作了拓展性介绍,以期有利于读者的“各取所需”。对于吕凤子论著中的原有的注释,除照录以外,对有些注释内容涉及的人物、背景、涵义等,校注者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注解,并以“吕注”、“徐注”标注加以区别。
此三点为本人在编校、注释本书时的期望目标和方向,由于自己学识、水平的浅陋和专业背景、研究条件等所限,百密终难免于有一疏,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徐
铭
二〇一七年十月于丹徒十里长山
镇江高专吕凤子文化教育研究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