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说正则——与学生的微聊记录

标签:
徐铭正则聊天记录 |
端午时节说正则
时间:2017年5月27日
参与人员:学生 阿冬 两个人的晚餐
○阿冬:徐老师,昨天学校正则楼的文化沙龙“端午时节说正则”活动据说很热闹。可惜我正好有课,没去。
◐徐:是的,很不错的活动。团委阿凯书记策划的很好。同学们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两个人的晚餐:我也是没去成。很想去学包粽子的。
○阿冬:能不能给们微补一下,说说端午的事?
○东边的风:徐老师我也想听的。
◐徐:好的。我先问问你们,端午节是哪天?
○阿冬:大后天
○两个人的晚餐:我知道,30号
○东边的风:五月初五
◐徐:对。风儿说的最准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徐:知道不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年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的?
○蓝色天空:大家聊得好热闹
○阿冬:这个不知道,好像有好几年了
◐徐:今年是第十年。也就是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阿冬:那,昨天这个活动错过了可惜了,十周年啊……
○蓝色天空:而且是在学府路校区的最后一个端午节活动了
○两个人的晚餐:国外也过端午节的……
◐徐:@两个人的晚餐 这说明端午节的影响太大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端午这一天都会有些活动。其实,历史上我国唐朝的时候,官方就开始为端午设定一天假期。大唐帝国可是威武得很。我想,国外的一些端午活动可能就与当时唐朝的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关。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两个人的晚餐:唐朝就放假过端午了?这可第一次听说啊。
○阿冬:端午节好像有很多名称
◐徐:是的。百度上说有20多个呢
○东边的风:嗯呐。我查了一下,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两个人的晚餐:没得命了,我一头雾水……
◐徐:不复杂,其实仔细看一下,就可以看出,大都是以端午的源起来定出的各种名字。
○阿冬:端午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
○东边的风:百度上说有“十说”呢!
◐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昨天大家讨论了不少,我曾归纳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纪念先贤说,二是图腾活动说,三是农时节气说,四是恶日辟邪说。
○阿冬:请老师给我们具体说说。
◐徐:“先贤纪念”说: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但对于纪念什么人又有6种说法。
○两个人的晚餐:乖乖,这么复杂
○阿冬:@两个人的晚餐 别打岔!
◐徐:其中最为普遍和为大家所接受的,就是起源于纪念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曾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蓝色天空:我们那儿也是这么一说
◐徐:这个南梁建都在南京,活动区域就在我们这一带。丹阳现在还有着他们的王陵。著名的萧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这个时期的,而且都与我们镇江有关。
○阿冬:这个我知道,我去过南山的增华阁和文苑。那就是纪念他们的。
◐徐:呵呵,扯远了。还是来说包粽子。当时,包棕子就是是为了喂饱鱼虾,还要念叨:鱼儿鱼儿先吃饱,不要再把屈原咬。而龙舟则是为了沿着汨罗江寻找屈原的遗体。
○两个人的晚餐:我们那儿也有说纪念伍子胥的。
◐徐:这也是对先贤对象的另一种说法。《荆州岁时记》曾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到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关于伍子胥的故事大家可去看卧薪尝胆的成语解释)。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据《会稽典录》记载,东汉曹娥的父亲在江里溺亡,曹为寻父而投江,化作一条大鱼驮着父亲出水而来。
○东边的风:这个故事还蛮感人的。
◐徐:还有是说为了纪念介子推(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原是寒食节的祭祀对象),这一说法显然有以讹传讹之嫌;还有说是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因其率军抵御瘟疫顺利征服了苗蛮)等。这个说法显然也不利于今天民族团结。还有就是说是为了纪念先祖(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对这种说法,只能呵呵了。
◐徐:这些都属于第一类:纪念先贤说。第二类是“图腾活动”说。
○蓝色天空:图腾我知道,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徐:是的,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的一种图腾崇拜活动,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所以划龙舟,其实也是祈求龙王保佑不要发洪水。
○阿冬:听说前几年镇江的金山湖举行过“国际龙舟赛”。
◐徐:是的。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停了。蛮可惜的。其实古代镇江金山寺的赛龙舟是很有名气的。
明人张岱在《陶庵忆梦》里就专门记载了“金山竞渡”。他还将金山的赛龙舟与杭州、无锡、南京等地的做过比较,认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秦有灯船、有龙船,龙船无瓜洲比,而看龙舟无金山寺比。”
○阿冬:现在没了,是很可惜。不然这个小长假就可到金山湖去看赛龙舟了。
◐徐:关于活动说法,还有一种说是“蓄兰沐浴日”,说是据《礼记》记载,在周代时,端午这一天,百姓们都“蓄兰沐浴”。再一种说法,说这一天是水军操练日。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记载,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这一天专门操练水军。
○东边的风:这说法还真不少。徐老师,那第三、第四类是神马?
◐徐:三是“农历节气”说。认为端午节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因仲夏登高,“日叶正阳、适当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关系到全年的农业收成。棕子是祭祀夏至供品。
四是“恶日辟邪”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古代五月是瘟疫的季节开始。《史记》曾有记载,孟尝君就因出生在五月初五,被父亲田婴认为不吉祥,便下令将其遗弃。人们在这一天举行一系列用吉祥物辟恶和祭祀不幸死亡者的活动,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悬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驱恶却病。
○两个人的晚餐:这么多说法,我头都搞晕了。
◐徐:其实,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这么多说法,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我觉得,众说纷纭,其实就是6个字可以概括。
○阿冬:?
◐徐:思贤、祈福、辟邪。
◐徐:传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最后普遍公认是多个起源汇成了端午。就是把这几种说法串联起来的,即最早是祭祀图腾活动,后因纪念屈原、辟除恶秽而流传。相比之下,纪念屈原说自然更显得高大上、有文化,而且水、香草等都可以与屈原相联。因此我们大都是按这一说法。归纳一句话,就是:祈求美好得到庇护、邪恶得以驱除。
○阿冬:有道理,我赞成。那么,这个端午,跟我们的正则有什么关系?
◐徐:既然端午节我们界定为是纪念屈原的日子,那么就与正则有关。因为,一般认为正则是屈原自称的名字。而正则又是我校丹阳师范学院的前身校名。
○东边的风:好像我们校训里有这个解释。
◐徐:对。我们的校训“正则格致”。正则就是屈原的化名。
○东边的风: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屈原的情况。
◐徐: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也叫屈平,字原,所以通常称为屈原。又自称名正则,号灵均(《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两个人的晚餐:这屈原还是蛮牛的。
◐徐: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徐:是的。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古人介绍起来够复杂的吧?)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芈姓是就母系而言,屈氏是就父系而言。刚才说到他是屈瑕的后代。屈瑕:芈姓,熊氏,名瑕;荆山人,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军队统帅。古代春秋时候,楚国有个君主叫楚武王,他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领,因为瑕王子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屈瑕的子孙也就以封地为姓氏,后来改氏为姓了。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查书。
○东边的风:那我们高专与正则又有什么关系?
◐徐:2003年,丹阳师范学校并入镇江高专,就是今天的丹阳师范学院。由此,镇江高专的办学历史向前延伸,可以追溯到1912年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子学校。使得高专与正则结下不解之缘。
○两个人的晚餐:我知道,这个吕凤子也是蛮牛的。
◐徐:对。吕凤子(1886-1959),中国现代著名艺术教育家、画家、书法家,职业教育重要发轫者。
吕凤子15岁就中了秀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作为优等生毕业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这个两江师范学堂也很牛,是近代最早的大学之一,就是今天南大、东南、南师大等多所著名大学的前身。吕凤子后来曾任教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40年担任重庆国立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抗战时期的合并校)校长,1942年创办了私立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还先后任教于两江师范学堂附中等近十所中等(师范)学校。1949年后,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图画科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委员等职。
○阿冬:我知道,老师跟我们讲过吕凤子“三办正则”的事迹。很感人的。
◐徐:确实很感人,这种坚持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真的感人。我再啰嗦一下“三办正则”:吕凤子1912年创办“正则女校”,开设了绘绣、蚕桑、缝纫、师范四个班级。抗战期间,率领全校师生转移到重庆,继续创办私立正则蜀校。(包含中小学、职业学校;1942年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规模十分空前,师生超过千人)。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61岁的凤先生将正则蜀校无偿交给当地政府,率领正则师生返回丹阳,重新建立新的正则学校。1951年,吕凤子又将私立正则学校全部交给人民政府,改为公办学校。
○东边的风:吕凤子先生后来去哪了?
◐徐:后来吕凤子先生去江苏师范学院,就是今天的苏州大学。他在哪儿担任图画科主任,相当于今天的艺术学院院长。
○阿冬:那吕凤子先生当年办学怎么会以“正则”做校名的呢?
◐徐:这个我想主要是基于吕凤子先生对屈原的仰慕、对自己爱与美的教育理想的追求。正好他们两个都是丹阳人。过一个是楚国的丹阳(今湖北秭归),一个是江苏丹阳。这也是一种巧合吧。
关于吕凤子先生为什么要以“正则”做校名,在七十年前(1947年)秋季的一次校庆会上,凤先生曾亲自解说:“我们的学校是以屈原的名字做校名的。这是为什么?就是要以屈原的精神和形象——他的思想、人品、才能和成就,作为我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屈子魂就是我正则的校魂。”
○东边的风:想不到,我们学校跟屈原、跟端午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阿冬:这么一说,我们觉得作为高专人,还是很自豪的。
◐徐:今天,我们镇江高专传承凤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将校训定为“正则格致”。正则的含义是公平而有法则,是做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是要以屈原的精神和形象——他的思想、人品、才能和成就,作为我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阿冬:嗯,我们都是正则人。
◐徐:今天,我们在过端午节时,不仅要传承一些民俗,比如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还应当读读屈原的《离骚》、《橘颂》,因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活动,来纪念屈原,更好的传承屈原的精神品质,传承凤先生的爱与美的思想,弘扬崇爱尚美的高专文化,争当具有爱的情怀、美的品质的高专人。
○两个人的晚餐:是的,我们高专人的端午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高大上。
○东边的风:我要把端午与正则、正则与高专的故事,在盆友圈散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蓝色天空:+1
○阿冬:是的。谢谢徐老师!谢谢你给我们讲了那么多。我记得你在护理学院新年晚会上讲话时说过的,“厉害了,我的哥!”
我们同学们还是这句话送给您——厉害了,我的哥!
◐徐:谢谢同学们。过天再聊。
(注:整理时删除了部分相关度不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