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南徐老
江南徐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57
  • 关注人气: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铭: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文化问题

(2014-11-27 22:10:04)
标签:

徐铭

文化

读书笔记

素质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徐铭读书笔记014】

关于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文化问题 

徐 铭 

     什么是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文化问题?这个问题所指向的是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探索在文化层面所达到的程度。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越是突出对人本的关注,其文化因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甚至在工作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层面的思考和突破,将成为素质教育能否实现升华的决定性因素。而这正是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瓶颈之一。

    在今天,缺乏文化,或者说,缺乏穿透力的文化思考和有厚度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致命症结。

    当下素质教育往往专注于一些个体的文体活动及其能力提高上,而有能够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视野下来思考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没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思考人的素质提升问题,使得素质教育沦为仅仅是课外文体活动的代名词和狭隘的文化演绎场所。

    其次,由于缺乏大文化的视野,素质教育在实施中,其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往往难以深入话题深处,也就难以提供更具深度的精神内容。

    第三是缺乏人本文化的情怀,也因此缺乏一种浑厚的生命温情。缺乏对于全部生命世界的更开阔、更深透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于生命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与人文关怀。文化的因素不仅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思考的宽度与层级,而且也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领导自身及其工作理念的文化缺失。突出表现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表现为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集体性的文化缺钙:一方面是管理者自身文化素养的欠缺和文化视野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管理者越来越不情愿在文化的层面耗费心力,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高专管理者的文化贫血问题。

   任何一种探向文化深处的努力和实践,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积累、思考和积淀,而在目前许多学校都存在着“快餐式”、急功近利式的人才培养和所谓的“就业导向”,使得文化素质的提升似乎变得与就业和人才培养越来越无关的一件事。院校文化问题最关乎的不是文化的内容,而是文化的见识,这见识的深度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厚度。理解和实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文化的维度,必须同时理解文化穿透人才培养工作的这种方式。

    一种有文化的办学和一种文化缺失的办学,它们之间的区别绝对不是单纯的文化层面上的,而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的差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