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南徐老
江南徐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57
  • 关注人气: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凤子想,人间怎么会有如此不染烟尘的圣洁女子?

(2012-08-26 22:42:06)
标签:

爱与美

吕凤子

杨守玉

镇江高专

正则

校园

分类: 江南凤誌

吕凤子想,人间怎么会有如此不染烟尘的圣洁女子?——请看长篇人物传记转载: 

人淡如菊

——杨守玉传

钱月航著

吕凤子想,人间怎么会有如此不染烟尘的圣洁女子?

第二十二章 论乱针绣

乱针绣以其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呈现在观者面前,面对作品,人们难以想象创作者是如何施针布线,如何构图造型的。学生们欲临摹却找不到门径。

这天,凤先生特意来到杨守玉的办公室。杨守玉正在绣架前专心致志地创作乱针绣新作,见凤先生进来连忙停下针线,请凤先生到临窗的椅子上坐下。

凤先生道:杨师,我有一个想法,和你商量一下。

凤先生您别客气,请指教。杨守玉认真地说。

现在学校里的师生们都对你的乱针绣发生兴趣,可又不知该如何入手,想请你指点迷津呀。

这个……”杨守玉点点头,有些为难道:乱针绣的技法是全新的,而且与传统的绣法几乎没有什么相同之处,除了用材相同,思路、技法、效果可以说完全不同,对于初学者确实很困难。凤先生,您的意思是……”

我希望你能对乱针绣艺术作一些必要的阐述,既是对自己创作思路的一个梳理、总结,也给后学者提供一本教材,对乱针绣艺术将来的发展是必需的工作呀。杨师,你觉得如何?凤先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杨守玉。

可是,我也在摸索阶段,很多规律还在探索,我怕一旦说的不对,对后学者造成误导。杨守玉有些担心。

是啊,我知道现在总结可能过早了点,你对艺术抱着极为谨慎的态度,这是应该和值得肯定的,我有个提议,杨师你看可不可以,下周将举行教师进修座谈会,你在会上作个发言,把你探索与创作的初步心得作个简明介绍,以解大家的饥渴,同时为你今后进一步总结开个头,好吧?

好,我试试看,我不会写文章,也不习惯在公开场合讲话,希望凤先生到时候帮我修改一下。

乱针绣的创立,足以在中国美术史和刺绣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还会谈论、学习和创作乱针绣,你的贡献足以被后人以大师相称呢!凤先生越说越激动,禁不住站起身,在绣架前来回走着。

杨守玉赶忙也起身,见凤先生激动的神情,她轻轻地退到屋角,看着面前的凤先生不知说什么好,她的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彩。

杨师呀,你不要小看这乱针绣,如果我是女子,我也想跟你学绣,你看这是多么杰出而且稀有的艺术品,它与中国画不同,与西洋画不同,与以往所有的刺绣品不同,古今中外找不出和它相类似的艺术品,你一定要好好总结,从它的用材、针法、透视、光色影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总结。

凤先生远远地看着站在屋角弱不禁风的瘦小身影,他想,人间怎么会有如此不染烟尘的女子,说实在话,乱针绣是一种奇绝的艺术,只有圣洁的心才能绣得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曲高和寡,不可能象传统刺绣那样普及,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创作极少量的作品,它是艺术的极致!这是它的神奇,也是它的悲哀。

一周以后,正则教师进修会如期举行。杨守玉在会上作发言,跟大家探讨刺绣与乱针绣

这是杨守玉第一次在校会上作长篇发言,很多年里,她基本都是各种会议上的忠实听众,她从来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出头露面,她觉得善于倾听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没有必要立刻针锋相对地表达出来。所以她总是沉默的时间更多,遇到不同的观点,她报以沉默的微笑,遇到与己心有戚戚焉,她报以赞赏的微笑。这一次是应凤先生和大家的强烈要求,不好推辞,她才勉强开口。

她的发言从头至尾保持着真诚、平和而又谦逊的态度—— 

刺绣是美术,刺绣品尽管拿去换钱,但刺绣的时候,确是1、充满着爱好的情绪,他的态度确是无为而为的;2、他有专用材料和方法,且常出奇意密思构成新的形式;3、他能令手指离开眼的拘束,直接听脑的指挥,而成一种技巧。有这三项构成要素,所以我们说刺绣是美术。

刺绣的事物尽管和画绘相同,有时或采用画绘的方法,但刺绣终是刺绣,画绘终是画绘,画绘不能用刺绣材料刺绣技巧构成,和刺绣不能用画绘材料画绘技巧构成,亦正相同。画绘有画绘构成要素,所以画绘叫做造形美术,刺绣有刺绣构成要素,所以刺绣也应该叫做造形美术。

上述两点,是解释一般人对于刺绣的误解;因为一般人常把刺绣,一当作装饰品奢侈品;二当作特种画绘。

周礼“画绘之事,五彩备,谓之绣。”一般人误认刺绣为特种画绘,或者就从此起,不稔此乃解释绣的字义,并不是解释怎样叫做刺绣。“五彩备谓之绣”,犹言凡备五彩者皆谓之绣。“五彩彰施曰绘”,绘是备五彩的,所以绘也叫做绣,后来更广为凡备文采者皆叫做绣,所以曹子建七步成章,世称绣虎。周礼春官司服注云“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绘,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为绣……希刺,粉米无画也。”画绘刺绣在这里不是明明分做两件事吗?画备五彩,叫做画绘,刺备五彩,叫作刺绣。

不过我们又要知道周礼所说的刺绣还没有够得上称纯正美术;刺绣称为纯正美术,实是唐宋间事。我们以为画绘和刺绣虽属两事,但有连带关系,善刺绣者必善画绘,否则就不能造刺绣极峰。我们平日主张学刺绣者必先画绘,就是这个理由。以为画绘造诣愈深,刺绣方法就会愈多变化,我们稍稍知画,所以我们刺的形就比较容易穷其神,我们稍稍知绘所以我们绣的色,就比较容易尽其变。我们现在造作的乱针绣,我们能不承认曾受画绘影响很深吗?

我们平日且有这样的信念,以为凡形用线和色构成的,无论在何种物面上,总会直接用线和色来表示属于物理和心理两方的力,那末,就用构画的线和色来构绣,又谁说不可,所以我们就毫不踌躇,经用构画的方法来构成我们的乱针绣了。不过,我们乱针绣中线和色也有和画中线和色很不相同的地方,一,线别刚、柔、腴、瘠、抑塞、舒快,这是二者相同的,画中线有整一性,我们绣中线是由无数修短不一的乱直线构成,却更可显示空气密度的大小。这是乱针绣中线和普通画中线最不相同的一点,也就是我们乱针绣特具的构线技术。二,色的明暗变化,和调子的暗示,绣和画是相同的,画中色调到两次以上,总就成了灰色,而失多色原来色,我们乱针绣中色却用掺合法,用多色线错综掺合,或用多色线顺序掺和,或一次掺和后再次三次掺合,或排多色成一线或揉多色成一线掺合,能使掺合后仍保留多色原来色,较用生色排比成画,实更多变化之奇。这是我们乱针绣中色和画中色最不相同的一点,也就是我们乱针绣特具的设色技术。

我们乱针绣构线设色技术,不但大异于画,并且异乎以前一切绣,不但绣的技术异乎一切绣,绣的材料也和一切绣不同:一,我们乱针绣是丝线纱线丝纱混合线三者并用的,大概暗处用纱线,明处用丝线,介乎明暗之间者用丝纱混合线。二,绣地亦丝织物纱织物毛织物三者并用,纱地取其暗,丝地取其明,毛地即取其毛,概视所绣事物而异其地。

 如上述,我们乱针线既异乎一切画一切绣,那么,我们就大胆地说是我们创造的美术品,或者不至被人笑话吧?

 同道教师们以心悦诚服的掌声,回报杨守玉坦率而真诚的讲演。许多人一边听她的讲座,一边作记录,讲课结束,人们拿着记录和墙上的乱针绣品比对着欣赏,更加感受和理解了乱针绣的神妙。

凤先生在进修会结束时作了总结性讲话,他说:杨师把她的创作心得与大家分享,她讲得很具体,大家可以细细地体会。这里我想补充一点,作为我对乱针绣艺术的领悟。乱针绣是美术作品,而不是工艺品,它表达的不是与具体事物象与不象的问题,而是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它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力和感情的结合,这是我从观察杨师的作品得出的体会。

凤先生接着说:乱针绣,是杨守玉先生数年心血的结晶,今天她无私地奉献出来了,因为她爱正则学校,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化为正则的光荣,我们大家要珍惜这一份光荣,希望大家按着杨师的指点,潜心揣摩,心追手摹,早日把乱针绣的艺术精髓学到手,为正则学校争取更大荣光,为建立美爱并存的社会理想竭尽心力! 

第二十三章  政府褒奖

1931年,凤先生在正则学校特设高级绘绣科,专门推广乱针绣艺术,凤先生亲任高级绘绣科主任,把推广工作作为要务来抓。

同年,吕凤子作出一项秘密决定,将绘绣科专用教室改为守玉楼,藉以志其创新贡献。事先杨守玉并不知道凤先生有此想法,当她有一天走进新造的两层绘绣科专用教室去上课,忽然惊奇地发现大楼一侧的青砖墙面上刻了三个大字守玉楼,而且是凤先生的笔迹,她一下子愣住了。她忍住激动的心情,平静地上完了课,她想去找凤先生问个究竟,又觉太唐突,转身回了宿舍。正巧表姐庄著成来看望她,她说出了心里的担忧:把我的名字写在墙上,这太招摇了,学校里的师生会怎么看待我?

庄著成见她担心成这样,咧嘴笑道:哟,我以为是什么大事,这是凤先生的主意,我看很好,你也担当得起,别人不会有什么看法的。

原来你早知此事,为什么不告诉我?

透露一个秘密,这是凤先生交待的,让我们事先不必告诉你。

啊?真是凤先生要你们瞒我的?

事已至此,楼这么高,反正也拿不下来了,你就坦然接受吧。

唉,凤先生这个人哪……”杨守玉退身到床沿坐下,无可奈何直叹气。

1936年,江苏省教育厅督学夏佩白视察正则学校,专门详细了解了乱针绣的创作和推广情况,他了解到学校已专门成立高级绘绣科传授乱针绣,建造守玉楼奖赏开创者,表示非常满意。

夏佩白先生在其视察报告中指出:杨守玉服务20年以上,创作乱针绣与机针绣,驰誉一时,应传令嘉奖。”“该校各部绣科除授创造之乱针绣、机针绣外,旧有各种绣法仍令学生研究,国内习绣场所,绣法之完美恐无善于此者。不久,杨守玉荣获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奖状和嘉奖证书。

 1936年,凤先生为了推广乱针绣艺术,筹资专门出版了《正则绣》一书,封面上正则绣三字,专门请了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大师题鉴,凤先生在书中阐述了正则绣的特点和杨守玉创造正则绣的过程。

杨守玉在正则女校教职员进修会上的讲话稿以《杨守玉先生希绣谈》为题入选其中。书中还印有乱针绣品《美女与鹅》、《木排》、《群鹅》、《匡庐短瀑》,机针绣作品《林处士》,比针绣作品《石门颂文》,并刊登杨守玉的大幅照片,另有杨守玉的两位女弟子——初级绣科教师周巽先和补习学校绣科教师任慧娴的照片。

书中专文介绍了杨守玉的生平事迹——

乱针绣创作者——杨守玉先生

先生从本校创办人吕凤子先生游廿余年,写人物山水花鸟能自辟蹊径。尤善以西方画法状貌一切形色。民四,就本校绘画工艺教席。民九,改任绣科主任,迄今。尝析以往绣法为若干类,总称比针绣;思有以变之,创作乱针绣。初以长短色线交错重叠成形,未能全异夫画;既以混合色线为底,错叠各色线即用底色调和之,乃大异夫画。凤先生极称之;特设高级绘绣科用广其传;并名其绣曰杨绣,先生不承,乃改称正则绣。昨岁江苏省教育厅据督学夏佩白先生视察报告,令本校曰:“杨守玉服务廿年以上,创作乱针绣与机针绣,驰誉一时,应传令嘉奖。”又“该校各部绣科除授创造之乱针绣、机针绣外,旧有各种绣法仍令学生研究,国内习绣场所,绣法之完美,恐无善于此者。”同时,本校亦改称绣科专用教室曰守玉楼,藉志先生之有大造于本校。机针绣又曰叠圆绣,亦先生以己意造作者,先生原名韫,字瘦玉,今名守玉,字冰若,江苏武进人。

1937年,第二届全国美展在南京隆重举行,杨守玉的乱针绣品应邀参展,在琳琅满目的展览会上脱颖而出,无数画家、艺术家聚集在绣品前驻足观赏,叹为观止,惊为天物。外界闻讯前往的观赏者络绎不绝。经过专家审定,荣获一等奖。消息传到正则女校,师生奔走相告,全校为之轰动。

1940年,国家教育部为提倡这一新的美术品种,特批准成立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设三年制、五年制绘画刺绣专修科,由杨守玉担纲负责。 

第二十四章 过继嗣子

1931年春节,杨守玉和母亲刘氏、小姨母陈淑芬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杨守玉自从任教正则女校,教务繁忙,已经有好几个寒暑假没有回家了,她非常思念家中老母,常常在睡梦中见到杨家花园的牡丹开了,粉色的花朵,就象天边的云彩,母亲和小姨母在花园里赏花,风儿把许多青黄的树叶洒落在门前的石阶上,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屋脊和瓦楞,杨家花园那么安静,静到可以听到树叶下落的簌簌声。

 这个寒假,杨守玉本来准备给学生上课,自己也计划再创作一幅乱针绣作品,母亲一纸家信,催她回家团聚,她犹豫再三,决定还是先回家探望日思夜想的老母亲。     

两位母亲高兴至极,围着女儿左看右看,一个说祥云胖了,一个说祥云瘦了。晚上,二老找女儿谈话,告诉她一个重大决定:把杨守玉的堂兄杨少农的三子杨振基过继来,作杨守玉的嗣子。两位母亲孤孤单单一辈子,尝尽了孤独的滋味,不愿意让杨守玉继续象她们一样生活,杨守玉眼看30多岁的人了,婚姻受挫以后,似乎再也没有谈婚论嫁的念头,陈淑芬不止一次地提醒刘氏:总不能让祥云将来一个人过,身边连个照料的人都没有吧?这话说到了刘氏的心里,她没少为这事烦恼,可是杨守玉从小爱自己拿主意,不愿意做的事九头牛拉不回来,结不结婚的事她不点头,做母亲的不好强迫。陈淑芬提出了过继嗣子的主意,刘氏非常赞同:都是杨家的子孙,过继一个,视如己出,今后祥云老了,我们都去了,她也好有个照应。于是,两人出面与家族长辈们商议,大家都表示同意,称赞杨振基这孩子不错,聪明懂事,性情温和,又有耐心。

 杨守玉听了母亲们的安排,起先有些犹豫,自己没有时间带小孩子,要把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和乱针绣的探索与完善,要为社会多作些贡献,个人生活的事都属小事。可是,看到母亲们的热心,她又不忍心拂她们的意,两位老人太孤单,有一个嗣孙绕膝承欢,也是一种亲情补偿,虽然带孩子会辛苦一些,但同时能够获得欢笑和乐趣。她暗地里更有一种释然:如此以后,两位母亲不会再追问她的婚姻问题了,因为过继嗣子这件事本身,已意味着她们默许了女儿的独身主义。于是,杨守玉点头同意了母亲的安排。

不久,小振基被接到了杨家花园,这小男孩虽然生得瘦小,但确如她们希望的那样懂事乖巧。根据常州地方对待不婚女子的习俗,她们让杨振基尊称杨守玉为爹爹    

 眼看杨振基已到了读书的年龄,杨守玉把他带到正则学校的小学部读书。杨守玉自从领养了杨振基,性格变得随和开朗多了,她对杨振基非常疼爱,经常领着他阅读古文,背诵唐诗宋词,还教他练习石门颂字帖。杨振基学习很认真用心,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与此同时,杨守玉还应吕凤子先生之邀,教授他的几个儿女读书,见他们对乱针绣特别感兴趣,她就专门教他们一些乱针绣技法。

 19325月,吕凤子得知杨守玉母亲七十大寿,特绘一幅杨母画像中堂,并赠送一副集石门颂字的对联:

贤德无极

荣名所归

壬申五月女弟守玉母太夫人七十寿,

写此祝之,吕凤子顿首顿首

 为了画好杨母的肖像,吕凤子专程赶到常州杨家花园,与杨母交谈,观察她的表情、神情和姿态,祝寿那天,他再一次赶到常州,亲自登门敬赠贺礼。杨母非常感动,对吕凤子的印象极好。

入夜,两位母亲悄悄拉着杨守玉询问:那位温和的书生是谁?杨守玉说:他不是别人,是正则学校的校长吕凤子先生。两位母亲喜出望外:校长亲自来道贺?啊哟,看来我们祥云不是一般的教师了呀!杨守玉急忙道:我就是一般的普通教师,吕校长人好,他对每位教师都一样关心。母亲不相信:是嘛?他结婚没有?有没有家室?我看他温文尔雅,一表人才,很不错,要是没有结婚的话……”杨守玉笑着打断母亲的话:娘娘,吕校长的家庭非常幸福美满,孩子也都多才多艺,聪慧懂事,您不要瞎想了。母亲笑笑,拍拍女儿:知道,知道,我这是高兴,顺口说说而已。

自从有了杨振基,杨守玉的心情舒朗多了,母子俩经常在校园里散步,游戏,享受着亲情带来的快乐。可是,这样的天伦之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打破了中国人民安宁的梦想。

 (未完待续)

 【博主老徐的话】我校丹阳校区是近代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办于1912年的丹阳正则学校,今年正值100年。杨守玉先生既是凤先生的学生,也是正则学校聘请的终身教师。她终身未嫁。杨先生把她的一生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正则学校和正则绣,她所追求的爱与美。她是当之无愧的凤先生的艺术和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继承者,其德其才其仪,皆堪为人之师表,是崇爱尚美之典范。感谢常州记者钱月航撰写《人淡如菊——杨守玉传》,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校先贤吕凤子、杨守玉等鲜为人知的故事,更为学习继承他们的思想精神,现分节转载此书。供我校师生以及其他仰慕凤先生的人阅读体悟。(插图、摄影均为博主老徐所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