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铭:“创新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创新

(2011-01-08 17:30:00)
标签: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

教育

分类: 言论随笔

徐铭:“创新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创新

“创新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创新

徐 铭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而创新文化则是一种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外部环境的综合体。

    高职院校文化要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创新。高职院校文化的深层要素是院校精神,其核心就是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精神的核心,则应当是实现院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升华,其基本内容,主要应当体现在科学精神、自由精神、批判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方面,其核心内涵必须更加强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发扬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这种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要不要突出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目前有些人往往片面强调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性、技能性,而忽视综合技能的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忽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当今社会,无论是从事社会生产还是参与社会生活,都已经离不开创新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面向21世纪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和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劳动者,无疑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竞争能力,促进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不二选择。一所现代的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共存互补,相互融通。在高职教育内涵中注入创新创业元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当代特征。

    因此,我们必须从简单的“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的目标、从单纯的培养“技术人”的要求,转变为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创新人格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

    我们必须以这样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以创新文化理念促进师生观念的转变,使之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