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心,那芦苇
——冬游金山湖之三
徐铭
我喜欢芦苇。特别是晚秋那江边滩涂上成片成片的芦苇。
常常在秋日夕阳里,我到小区后的江堤散步,去品赏那滩涂湿地上满目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摇曳,那密密匝匝、绿黄相间的浩荡,更衬托出江面的浩淼宽广和蓝天的寥廓深远。而她所带给你的,绝对不只是自然的感受,更多的是胸臆直抒的酣畅淋漓。每当晴日,微风掠过,这摇曳便是一路起伏的曲线,犹如纤指拂琴流淌着的梵音,将那不尽的幽思荡漾开去,直至苍茫;而骤雨暴风之下,这浩荡却又成了那宽阔的古战场,千万铁骑奔腾而过,轰然砉然,搅起不尽波澜。——我欣赏她的大气,欣赏她的壮美。如果说她是画,那她必然是画卷;如果说她是诗,那她肯定是交响诗!
这冬天的金山湖,也有芦苇。金山湖的芦苇,零星地散落在湖的中央。可以说,那气势绝对没有我家小区后湿地上的辽阔壮美。在冬日灰蒙蒙的天和灰蒙蒙的水之间,她甚至是那么地孤孤单单地、落落寞寞地,一枝,两枝,三四枝,在寒风中婆娑轻舞;即便偶尔所见的一丛,也似乎可以屈指而数,因而在偌大的湖面上,也就绝无苍苍之感了。而且她也没有江畔芦苇那么挺拔高昂,在湖水的漫淹中,她只是用矮矮的枝干,用生命的全部,奋力地高举着那蓬松的芦花。但是,那茸茸的芦花,居然是那么灿烂丰满。由这厚厚茸茸的芦花,我想起儿时冬天穿的“芦靴筒”——
一种用稻草和芦花编织而成的鞋,是那么的温暖。每当冬天来临,爷爷都要为我备上两双。上学、居家,都穿着它,整整一个冬天,脚上就不会生冻疮了。而现今我所在小区后面江边的芦苇滩上,却似乎从来没见到过这么蓬松柔密的芦花。
金山湖的芦苇,远离岸堤,中通直立,独居湖心,凌波飒爽。在碧波的推拥下,袅袅娜娜,玉立婷婷,像远离世俗、清净修为的薰女,独守着那清澈的淡泊和自由无为的梦。寒风的呼呼声里,她显得有几分苍凉与寂寥;冰冷的湖水微波中,荡漾着的是清高与孤傲。是啊,随意于天地苍茫间,涉水往来,独立而孤行,这心境、这情愫,这志趣,知者自知,又何必复言与人呢?在这苍凉孤傲的后面,我看到的是空灵超然的清雅,是淡泊宁静的曼妙,是自然生命的诗意。朦胧中,这湖心的芦苇,竟仿佛演化成了那模糊迷离的人影,那让人朝思暮想、漫溯追寻的意中人。在这亦真亦幻中,能有那期盼的欢聚吗?我突然感到,那《诗经》中的千古绝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不正是眼前这情景么?
群雄浩荡是美,清雅独行也是美。面对金山湖的芦苇,请允许我借用朱自清先生对月下荷塘的描述:“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010年1月26日凌晨






已被《京江晚报》转载http://www.jsw.com.cn/site3/jjwb/html/2010-02/03/content_1455743.htm
加载中,请稍候......